福州发布3个优秀案例
以儿童友好 促城市美好
22日,“童心筑梦点亮未来”2025福州市世界儿童日主场活动在中国船政文化园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晋安区岳峰镇、闽清县梅城镇、罗源县凤山镇3个儿童友好街区优秀案例。这3个街区从文化传承、空间营造、儿童参与等维度,为城市注入满满的童趣与活力。
位于岳峰镇的晋安榕博小学内,孩子们兴奋地体验智慧跑道。记者 石美祥 摄
文化传承:
千年文脉在童声中焕新
在晋安区岳峰镇福文化馆,孩子们围坐在老人身边,认真学习传统剪纸手工艺。这样的跨代际文化对话,是岳峰镇文化传承的生动写照。该镇将琯尾社区传统戏台活化利用为移动式“方言故事屋”和戏曲“小传人”培育基地,孩子们用稚嫩乡音讲述老福州故事,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闽清县梅城镇深耕“礼乐之乡”的文化底蕴,将千年文脉转化为可感可触的儿童体验。在梅城印记历史文化街区,孩子们身着汉服体验弹古琴、茶礼,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现在更加知书达礼了。”闽清县四年级学生王泓洋的妈妈说。
罗源县凤山镇更是将文化传承玩出新花样,以罗宁古官道修复提升为契机,开辟新亭小院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该镇还创新打造“儿童+民俗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让畲族银饰制作、畲族医药等非遗技艺通过趣味体验课的形式,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记忆里。21日获邀走进校园普及畲族乌饭技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秋容说:“孩子们一边吃美食一边学传统文化,课上争相抢答,气氛很热烈。”
空间营造:
“一米高度”让城市更美好
“这个全龄友好乐园原本是一片脏乱差的草地,要建什么,我们征求了镇里小朋友的意见。他们说,篮球场和游泳馆都有了,就缺个足球场。于是,小球场就建起来了。”岳峰镇妇联主席张璟说。该镇采用“见缝插针”的策略,利用边角地、闲置地打造儿童友好空间,构建起覆盖全镇的“15分钟儿童友好生活圈”。
在空间营造上,梅城镇展现出独特匠心。该镇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科学划分活动区域:1—3岁低龄儿童区配置防滑地面和安全设施,4—6岁幼儿区设置适度挑战性设施,7岁以上大龄儿童区则规划专业健身场地。“现在带孩子出门不用操心去哪玩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游乐空间。”一位母亲高兴地说。
在安全保障方面,凤山镇下足功夫。该镇推进的“益路童行”儿童友好通学路径,通过彩色斑马线、安全护栏、卡通指示牌等设施,为孩子们构筑起安全屏障。凤山镇还在辖区推广无障碍设施改造,从公交站牌到公园广场,处处体现对儿童的关怀与尊重,鼓励孩子们独立探索。
儿童参与:
孩子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
“我画的小鱼变成墙绘了。”在梅城镇“手绘幸福梅城”活动现场,一位小朋友指着自己参与创作的墙绘,兴奋地跳起来。这个让儿童直接参与街区美化改造的项目,不仅为老街巷注入新活力,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作为街区小主人的成就感。
岳峰镇的儿童参与机制更加系统化。该镇成立“儿童议事会”,吸纳超千名儿童代表参与街区建设。大到文化活动主题设定,小到游乐器材选型,孩子们的意见都能得到充分尊重。“这个‘笑不亭’的亭子名字就是我和小伙伴一起取的。”三年级小学生魏宸骄傲地说。魏宸的父母经常在社区举办公益故事会,他从幼儿园起就成为社区儿童议事会成员,经常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在凤山镇,儿童参与也呈现多元形式。孩子们化身“小小秩序员”参与社区管理,成为“小小讲解员”传承地方文化,还加入“护学岗”志愿队守护同伴出行安全。
这些体验,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更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儿童友好应成为城市发展的永恒底色,希望这3个街区的优秀案例能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更多孩子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市妇联领导说。
(相关链接)
一批儿童友好单元和儿童友好街区发布
15个儿童友好单元:中国船政文化园区、鼓岭旅游度假区、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冶山春秋园、福州市流花溪公园、福州市实验幼儿园、福州市仓山区培智学校、晋安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闽都民俗园、罗源县图书馆、福清市妇幼保健院、福州市严复翰墨馆、东百元洪城、亚华口腔、福州香格里拉八匚汇。
9个儿童友好街区:鼓楼区安泰街道、台江区上海街道、仓山区金山街道、马尾区罗星街道、永泰县城峰镇、长乐区吴航街道、福清市玉屏街道、闽侯县甘蔗街道、连江县凤城镇。
活动还发布儿童友好研学路线地图,包含全市26条路线,串联起福州的文化地标、自然景观和科普基地等共145个。
目前,全市已建成42个儿童友好社区。(记者 李白蕾)
上一篇:8家企业签约入驻闽侯海盛科学谷
下一篇:连江“头水”紫菜进入集中采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