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浙江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发的数字化工具——“浙里小哥码”正式上线运行。该应用主要面向网约配送员群体,通过与主流外卖平台对接,可实时获取配送员身份信息及当前配送订单详情,完善骑手服务、平台监管、物业管理三方机制,有效解决外卖骑手“送单最后一百米”难题。
浙江是平台经济大省,外卖骑手在册人数突破100万人,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备受关注。增强外卖骑手的安全感获得感,更需要用技术手段赋能各方管理,及时填补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空白,做到既要管好,又要服务好,彰显治理智慧与城市温度。
现在,“浙里小哥码”已成了骑手们高效工作的助手,骑手送货时扫码即可快速生成包含其身份及实时订单信息的核验页面,供小区物业人员即时查验;若骑手出现不文明现象,物业也可在系统上投诉,信息将实时同步给平台,既方便了监管,又可有效避免业主、保安与外卖小哥的三方矛盾。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杭州富阳区推广试行了“富阳小哥码”一段时间后,平均每单节约配送时间5分钟左右,投诉率减少一半,接单量也有不小提升。在整个应用的服务过程中,外卖小哥高效地完成配送,平台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物业有了管理依据,市场监管部门也得到了后台监管数据,几方共赢的局面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浙里小哥码”的推出是数智赋能监管的一次有益尝试,而在后期推广运行工作中,仍需做好数字服务的跟踪与优化,让数据多出力,为外卖小哥多减负。
一方面,要提升数字应用的易用性。目前,各地都有一些为实现数字管理而开发出的应用,但也出现服务应用的响应速度慢、处理结果慢、操作方式不便等问题,因此,应不断迭代应用版本,修复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应用的便捷度、体验感,让其成为用户离不开的实用工具。
另一方面,要增强数字应用的多用性。一款服务应用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服务内容,以“浙里小哥码”为例,其增值功能也比较丰富,除了解决“进小区难”问题外,还提供地图导引、暖心驿站、骑士学院、投诉求助等功能,成为骑手生活工作中的小助手。
除了浙江,当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始探索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型就业群体开发数字化服务管理应用,其背后是新业态发展带来的新治理要求,以及对推动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和凝聚关爱的迫切需要。让兴起于平台经济的新就业群体接受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让数字应用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实效,正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良好诠释,也是被动管理变为主动服务的生动写照。
上一篇:各地持续推进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下一篇:移动金融APP加速“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