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中铁出来的,我们不收
创始人
2025-11-22 22:31:30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

某企业招聘一个看似普通的“党建宣传岗”,职责描述四平八稳,但在任职要求的最后,赫然加了一句“备注”:如果是纯建筑或地产行业的人员(例如中建、中铁等建筑类的),暂不考虑。

这句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要知道,在传统认知里,中建、中铁那可是“基建狂魔”的主力军,是央企里的巨无霸。从这些地方出来的人,历来被打着“执行力强”、“吃苦耐劳”、“又红又专”的标签。怎么到了招聘市场上,反而成了被“一票否决”的对象?

这背后,其实是行业之间巨大的“语境隔阂”。

说白了,招聘方嫌弃的不是你的人,而是你身上洗不掉的“工地味”和“通稿风”。

首先,是文风的固化。在建筑央企做宣传,大部分时间是在写“八股文”。标题往往是《大干XX天,确保XX节点》,正文离不开“高度重视”、“深入贯彻”、“狠抓落实”。这种文风在体制内不仅没问题,甚至是必须的。

但在很多市场化企业看来,这种文字是没有温度的,甚至是“由于过度正确而显得无趣”。他们需要的党建宣传,可能更偏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讲故事、搞创意、做新媒体,要的是“活泼”和“触达”。

习惯了写“封顶大吉”的笔杆子,突然让他去写一篇有网感、有人味儿的软文,确实很难转身。

其次,是思维的惯性。纯建筑行业的宣传,往往是围绕着“工程节点”转的。路修通了、楼盖好了,就是最大的新闻。这种宣传是被动的、记录式的。

而现在的非建筑企业,尤其是稍微时髦一点的行业,党建宣传往往承载着品牌公关的功能。它需要策划思维,需要你主动去挖掘热点,甚至需要你懂一点流量算法。

招聘方担心的,正是建筑人习惯了“车马邮件都慢”的重资产节奏,适应不了“短平快”的轻资产打法。

当然,这种“地图炮”式的招聘要求,本身也是一种傲慢与偏见。

中建、中铁庞大的体系内,藏龙卧虎。很多一线项目的宣传员,身兼数职,既能爬塔吊拍大片,又能熬大夜剪视频,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多面手属性,其实是很多“温室”里的写手比不了的。

这给所有的工程人提了个醒:平台的光环,有时候也是一种束缚。当你在这个庞大的机器里运转久了,很容易被异化成一颗只会特定旋转的螺丝钉。

如果你想跳出这个圈子,简历上就不能只有“圆满完成”、“顺利召开”,而要多一点“策划”、“创意”和“用户思维”。

毕竟,“中建、中铁”是金字招牌,但不应该是你职业生涯唯一的护身符。 在被人贴标签之前,我们得先学会,怎么去撕掉标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海港三连冠 梅州长春降入中... (来源:中国体育报)转自:中国体育报11月22日,2025赛季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最后一轮比赛同时展开。...
住建局:公职人员进入评标室前,...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近期,河南省焦作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严肃公职人员参与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
李玮锋点评足球小将表现 【#李玮锋点评足球小将表现#】#李玮锋说下场比赛从头开始准备#11月22日晚,第二届江苏省足球发展重...
中建、中铁出来的,我们不收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某企业招聘一个看似普通的“党建宣传岗”,职责描述四平八稳,但在任职要求的最后...
火速获批!增量资金来了   11月21日,16只硬科技主题基金同日获批,包括首批7只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3只科创板芯片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