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EALTH财富管理)
2025年11月,一张来自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吴春艳夫妇的婚礼请柬,在商界掀起不小波澜——请柬上的新人,是天合光能联席董事长高海纯与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
这场横跨绿色能源与新消费两大赛道的结合,并非偶然:两人相识于青年企业家学习活动,早已登记结婚,婚礼定于12月15日常州中吴宾馆举行。
当“光伏女神”遇见“奶茶逆袭者”,他们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个人缘分的碰撞,更折射出中国商业世界中“家族传承”与“草根创业”两种力量的对话。
01
两种人生轨迹,一部中国商业生态缩影
高海纯与张俊杰虽同为1993年出生,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成长路径——一个是含着“光伏金钥匙”的海归继承者,一个是从流浪少年逆袭的草根创业者,两人的背景差异,恰是中国民营经济多元生态的生动注脚。
左:张俊杰;右:高海纯。
高海纯:从布朗学子到“最美光二代”,在家族企业中步步历练
作为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的独女,高海纯的“企业家基因”早有铺垫。
她出生于江苏常州,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这所常春藤名校的学术背景,为她后来执掌光伏巨头埋下了国际化视野的伏笔。
外界称她为“最美光二代”,不仅因外形亮眼,更因她未耽于家族光环,而是从基层开始扎根产业。
2017年,24岁的高海纯正式加入天合系,首份职务是天合光能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彼时的她并非“空降高管”,而是从产业投资的核心环节切入,先后参与了天合光能在储能、数字能源等新业务的布局。在2021年上海SNEC光伏展上,她首次以公司高管身份公开亮相,面对行业同仁阐述天合的投资逻辑,沉稳台风让外界意识到“高纪凡的女儿不是来‘镀金’的”。
除了在天合光能的任职,她的商业版图还延伸至关联企业:担任常州阳光部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天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高管,同时是常州凝创实业、携创实业等投资合伙企业的股东。这些经历让她既懂光伏主业的技术逻辑,也熟悉资本运作与跨界经营,为后续接班积累了“全链条经验”。
更关键的是,她的家族支撑为其铺路却不“捧杀”:母亲吴春艳是持有天合光能5%以上股份的股东,叔叔高纪庆是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父亲高纪凡则始终以“战略导师”身份陪伴——这种“家族资源+个人历练”的组合,是典型的“创二代”成长范本。
张俊杰:从流浪少年到“新茶饮美股第一股”掌舵人,用15年改写命运
如果说高海纯的人生是“有灯塔指引的航行”,张俊杰的创业路则是“在黑暗中摸爬出来的坦途”。1993年,他出生于云南昆明,10岁时父母相继离世,此后7年的流浪生活让他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未能完成,18岁才学会基本的识字写字——这样的起点,与“豪门”二字毫无关联。
2010年,17岁的张俊杰找到人生第一份稳定工作:在一家台湾奶茶店当店员。凌晨4点起床煮茶、切水果,从收银到制作再到门店管理,他几乎干过除财务、法务外的所有岗位。这份基层经历让他摸清了茶饮行业的“生存逻辑”:消费者要的不只是一杯茶,更是性价比与情感共鸣。
2013年,他用仅有的3万元盘下一家亏损店铺,靠“摆摊试喝+扫街发传单”的土办法,将日均销量从30杯提升至月销8000杯,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2017年,张俊杰在云南昆明创立霸王茶姬,以“伯牙绝弦”为核心爆品突围——这款主打“东方茶底+鲜奶”的产品,单年销量高达6亿杯,精准踩中“新中式茶饮”的消费风口。
2021年,他将总部迁至成都,完成超3亿元A、B轮融资,开启“狂飙式扩张”:截至2025年11月,霸王茶姬全球门店超6000家,覆盖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甚至在美国开出首店。
2025年4月,他带领霸王茶姬登陆纳斯达克,成为“新茶饮美股第一股”,上市首日市值突破75亿美元;同年10月,他以135亿元财富首次入选《胡润百富榜》,还兼任海底捞独立非执行董事,年薪120万元。从“流浪少年”到“百亿富豪”,张俊杰用15年时间,书写了中国草根创业者的逆袭样本。
02
高海纯的“接班战”:在光伏寒冬中接下400亿家业,既要守成更要破局
高海纯的“联席董事长”头衔,并非单纯的家族传承象征——她接棒的2025年,正是中国光伏行业的“寒冬期”,也是天合光能需要“破局”的关键节点。她的接班之路,既是“创二代”的责任传承,更是一场与行业周期的博弈。
接班背景:光伏行业“交接班潮”来袭,二代成破局关键
中国民营企业中,80%以上为家族企业,而自2017年起,约四分之三的家族企业进入“交接班窗口期”。在光伏领域,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行业早期的“创一代”多为50后、60后,如天合光能高纪凡(1965年生)、通威集团刘汉元(1964年生)、福莱特阮洪良(1960年生),如今均已步入花甲之年,“交棒”成为必然。
此前,光伏行业已涌现多位“二代接班人”:通威集团刘汉元之女刘舒琪2023年正式掌权,福莱特阮洪良之女阮泽云2023年接任总裁,晶澳系靳宝芳家族的靳军辉、靳军淼也早已进入核心管理层。这些“光二代”的共同使命,是带领企业穿越行业周期——而高海纯面临的挑战,比前辈们更复杂。
接班路径:8年历练铺就“阶梯式成长”,老将护航稳根基
高海纯的接班并非“一步到位”,而是一场持续8年的“阶梯式历练”:
2017年,入局奠基:以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身份加入天合光能,聚焦新业务探索,为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2021年,公开亮相与晋升:在上海SNEC光伏展首次公开发声,同年10月升任执行总裁,开始深度参与公司经营决策;
2024年,核心业务掌舵:6月任公司董事,12月兼任解决方案事业群总裁——这一部门是天合光能转型的核心,涵盖储能、智慧能源等关键业务;
2025年,正式接棒:1月当选第三届董事会联席董事长,与父亲高纪凡形成“父子(女)协同”格局,父亲负责总体战略规划,她主导具体经营与转型落地。
为了让她平稳过渡,高纪凡还为其配备了“老将天团”:2013年加入天合的财务负责人吴森、2014年入局的副总经理丁华章,均为天合富家(天合光能核心子公司)董事会成员。这些熟悉企业运作、认同高纪凡管理风格的老将,成为高海纯平衡内部关系、应对复杂局面的“稳定器”。
挑战与破局:1011亿负债+行业内卷,她用“转型”撕开生路
高海纯接手时的天合光能,正处在“内外交困”的境地:
从财务数据看,2024年三季度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011亿元,资产负债率74.57%,远超光伏行业平均水平;更棘手的是,天合富家终止拆分上市,原本计划通过资本市场缓解的资金压力,全部压在了母公司身上。
从行业环境看,光伏产业正陷入“无底线内卷”:组件价格从2023年初的1.8元/瓦持续下跌,2024年10月P型组件最低价跌至0.7元/瓦,远低于行业成本线;中国光伏企业在欧美面临“反倾销税”压力,在亚非拉市场又被贴上“廉价劣质”标签,品牌形象受损严重。
与此同时,公司市值也大幅缩水:2022年天合光能市值曾突破1800亿元,到2025年11月已跌至417.35亿元,较峰值缩水超75%。
面对困局,高海纯提出了清晰的转型思路:推动天合光能从“传统光伏产品制造商”向“光储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她的策略有两个核心:
一是“业务结构重塑”:加大储能、数字能源等新业务投入,目标是让解决方案、储能等非光伏制造业务占比,在未来两三年提升至50%以上——据高纪凡透露,天合光能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接近20%,数字能源业务超50%,远高于传统组件业务,这是破解“价格战”的关键;
二是“理念革新”:她在公开演讲中提出“从利己走向利他,从二元对立到对立统一”,主张跳出短期价格竞争,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构建长期竞争力。例如,在欧洲市场,天合光能不再单纯销售组件,而是提供“光伏+储能+运维”的一体化方案,契合当地绿色能源转型需求,逐步扭转“倾销”印象。
这场转型已初见成效:2025年,天合光能储能业务实现“倍增”,海外解决方案订单同比增长30%,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补充。高海纯用行动证明,她不是“守业者”,而是“拓荒者”——她要做的,不只是接住父亲的“家业”,更是让这家400亿光伏巨头,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找到新的航向。
从高海纯与张俊杰的联姻,到高海纯在光伏寒冬中的接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两个人的人生选择,更是中国商业文明的传承与革新。
高海纯代表的“创二代”,正在摆脱“纨绔子弟”的标签,用国际化视野与革新理念,为家族企业注入新活力;张俊杰代表的“草根创业者”,则用坚韧与敏锐,在消费赛道闯出一片天。
当光伏的“阳光”遇见奶茶的“烟火气”,这场跨界结合的背后,或许还藏着更广阔的想象——未来,绿色能源与新消费是否会产生协同?两代创业者的经验能否碰撞出全新商业模式?答案,或许正在高海纯与张俊杰的共同探索中,慢慢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