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两年半亏损超5000万美元,负债率高达229%,今年上半年仅5家客户。递表失效后的安序源科技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11月11日,安序源科技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这已是其今年4月30日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冲刺。
招股书显示,安序源科技拟将此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用于核心产品AxiLona EL-100的进一步开发、商业化及生产;AxiLona AXP-1000及其他管线产品的开发;扩大及加强核心技术平台,以及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业绩方面,安序源科技2023年、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别为0、47.9万美元和53.2万美元。同期,公司分别录得亏损2285.6万美元、2346.6万美元和515.5万美元。
作为一家聚焦分子诊断仪器与生物芯片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这种财务状况在研发密集型的医疗器械企业中并不罕见。安序源的亏损主要来自于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对此,中缔资本合伙人刘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高科技医疗企业,业内有早期靠融资、发展靠上市的说法。这类企业的运营模式是,高度依赖研发推动产品管线进展、以技术突破换取长期发展价值。其依赖研发的特性,注定对资金需求极高。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企业盈利不好,二级市场难以升温。而未来如何破解商业化难题,将成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两年半亏损超5000万美元
翻开安序源科技的财务数据,一系列数字揭示出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0、47.9万美元和53.2万美元,而同期亏损却高达2285.6万美元、2346.6万美元及515.5万美元。这意味着,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安序源科技累计亏损已超过5000万美元。
(来源:招股书)更为严峻的是公司的负债状况。截至2025年上半年,安序源科技的流动资产均小于流动负债,流动比率从2023年的0.6进一步恶化至0.3。对此,安序源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亏损“主要由于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收益相关的其他收益及亏损增加720万美元。实质上,我们的全部净亏损均来自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
细究其研发投入,2023年及2024年分别达到1529.1万美元和1141.2万美元,其中员工成本占总研发开支的比例分别为56.15%及57.7%。虽然高研发投入、长回报周期是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基因测序仪器开发企业的普遍特征,但安序源科技的客户集中度之高位居行业前列,尤为值得关注。
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总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高达98.1%和100%。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安序源科技总共有5家客户,而最大客户就贡献了87%的收入。公司的客户主要为研究机构及医院。2024年47.9万美元的收入中,仅有13.2万美元为现金收入,其他的34.7万美元为贸易应收款。这种客户结构意味着任何一个大客户的流失都会对公司的营收造成重大影响。
巨头垄断下的生存之战
事实上,安序源科技所处的赛道是一个典型的巨头垄断赛道。
在全球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器及耗材行业堪称“地狱级”。招股书中的“行业概览”章节显示,2024年,全球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器及耗材行业94.9%的市场份额都被Illumina、赛默飞世尔等五大巨头瓜分,仅Illumina一家便独占71.8%。
在中国市场中,华大基因、迪安诊断、安科生物等也占据一定份额。前五大企业按收入计合计占据95.8%的市场份额,其中最大单一企业的市场份额高达47%。
尽管安序源科技试图以电化学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但其2024年不足50万美元的收入,与行业巨头Illumina逾43亿美元的营收相比体量悬殊。即便是Illumina自身也面临挑战,其股价较2021年高点已下跌近78%。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国家药监局及其地方对应机构已批准由23家市场参与者生产的38款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器。不过,未有任何EL-NGS仪器获得监管批准。EL-NGS细分领域仍处于商业化前阶段,所有在售仪器均标注为科学研究用途。公开资料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安序源科技的产品组合涵盖一款微阵列芯片分析仪、两款EL-NGS基因测序仪,以及多种配套检测试剂盒,均为自主开发。
据悉,公司的核心产品AxiLona EL-100是一款基于电化学生物芯片技术的分子诊断产品,于2025年4月取得江苏省药监局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AxiLona EL-100目前仅具备核酸检测功能,未来计划扩展至同时包含核酸及蛋白质检测功能。该产品于2024年6月被纳入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2025年3月完成临床试验。
此外,安序源科技AxiLona AXP-100基因测序仪2021年推出原型机,2023年才发布用于科研的版本,公司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前在中国完成型检,其后将开展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6年下半年完成AxiLona AXP-1000的设计。
因此,更现实的挑战来自商业化周期——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安序源科技仅有AxiLona EL-100获得注册批准,其他在研产品尚未进入临床阶段。
天眼查显示,公司创始人兼CEO田晖拥有清华大学应用物理学士学位及工程物理硕士学位,以及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及应用物理博士学位。在创办安序源科技前,田晖曾在全球跨国药企及多家硅谷科技公司担任领导职务。这种跨界背景使得安序源科技选择了不同于传统医疗器械企业的技术路径——将半导体工艺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成立至今,安序源科技已完成包括种子轮融资在内的总计四轮融资。公司吸引包括阿斯利康中金、云锋基金、苏州先进产业基金、清华力合、Foothill Ventures等在内的中外机构投资。2023年3月的B轮融资筹得7000万美元,已付每股成本1.8638美元,投后估值达到3.475亿美元。IPO前,田晖持股30.44%,为单一最大股东,机构股东中云锋基金、五源资本分别持股5.91%和4.69%。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