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绳,十余年:宋海峰与他的600位视障跑者
创始人
2025-11-22 12:21:25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北京报道

“在我的陪跑团里,有一位60多岁的盲人大姐周玲,她在儿子30岁生日的那天跑了30公里,作为礼物送给他。”“一束光助盲跑”培训中心创始人宋海峰讲述,“爱不只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也可以是我能克服什么困难,突破怎样的局限,这也是我能给予的最极致的爱。”

宋海峰说,过去十多年陪同视障者跑步,他看到了太多类似的极限突破,这贯穿于他和助盲跑结缘的整个历程。

“每一次跑步,都是信任的回应和珍惜”

宋海峰与视障者结缘跑步,起源于结识了视障跑者何亚君的训练志愿者。后来,由于助盲志愿者人数不够,他被邀请陪同几位视障朋友一同训练跑步。

“跑步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锻炼,但是对视障者而言,这关乎他们能否迈出门,真正走向社会。就像赛车需要有领航员,我们能够成为助跑者,成为他们的‘眼’。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要珍惜。”就这样,宋海峰答应了下来,他每个周末清晨到北京的奥森公园,用助盲绳牵引视障跑者,从1公里、3公里起步,慢慢增加到5公里、半马,再到全程马拉松。

在陪跑过程中,宋海峰也逐渐专业化。从基本动作入手,他帮助视障跑者调整腿和胳膊的动作幅度,纠正跑姿。“只要姿势是正确的,三个月跑10公里,六个月跑半马,一年跑到全马,是有可能的。”

视障跑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可见的改变。

“参加助盲跑前,我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血压、血糖都高得吓人,参加助盲跑后,不仅三高降下来了,睡眠也变好了,整个人都轻快了好多。”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特别怕别人用怜悯的眼光看我。参加助盲跑后,很多人都说在我身上汲取到了生活的动力,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我们不能因为残障人士行动不便而忽视他们其他的生活需求,视障朋友的生活压力和工作节奏也很快,他们中的大多数从事按摩行业,下班时间也比较晚,第二天上班时间也早,同样需要用爱好来释放压力。”宋海峰说,跑步就是他们完全可以去参与的一项活动。

2016年北京马拉松,宋海峰作为陪跑志愿者,陪同何亚君以4小时30分的成绩冲过终点线。冲线那一刻,何亚君与几位陪跑志愿者紧紧拥抱,大声喊出:“原来我能这么强!”

“我们陪跑者最大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他们激活身体里原有的能量。”宋海峰说,这次活动影响了很多视障人士,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也能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后来,越来越多的视障者开始像何亚君一样奔跑起来。

“每一次引导,都是深度共情与觉察的时刻”

陪同视障者跑步,有两道坎,除了“信不信任陪跑者”,还需要关注到“能不能合跑”。因此,要特别关注盲人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宋海峰说,陪跑前,他会特别关注视障跑者的步频、速度偏好、身体状况(如平衡问题、过敏史),确认对方熟悉的沟通方式。陪跑中,还会时时留意他们的呼吸、步频变化,陪跑的身体距离是否适度。陪跑后,要一起协助视障跑者拉伸腿部、肩部肌肉,避免运动损伤……“陪跑过程中临时出现的行人、障碍物,甚至一个塑料袋都是意外情况,我们都要及时调整。牵引绳作为视障者在跑步过程中最能依赖的安全来源,要轻握,避免拉扯或松开。”说起陪跑的过程,宋海峰的介绍不停止。

他提到语言上也有讲究,和健全人跑步不同,在陪同视障者跑步的过程中,要摒弃“这边”“那边”等模糊表述,用“前方10米左转”等具体方位词。

“视障跑者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对志愿者100%的信任。所以,只有经历过同样的感受,才能给到视障跑者100%的安全感。”为了让志愿者真正理解视障者的恐惧与依赖,宋海峰还会让志愿者们戴上眼罩亲身体验跑步,最大程度做到深度共情。

“每一次利他,都是幸福人生的体验与修行”

2013年,39岁的宋海峰被重度失眠困扰。“那个时候,我在经营一家医疗咨询公司,因为工作原因,我认识很多好医生,但是我压力太大了,医生并不能完全帮助我解决问题,直到我开始跑步。”宋海峰说,跑步成了他唯一的出口,不仅解决了失眠问题,还找回了生活的节奏与热情。而参与助盲跑,更是让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在陪跑赛道上,听着视障跑者的呼吸,看着他们流淌的汗水,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宋海峰向《华夏时报》记者讲述,他的长期助跑对象刘海军,在他和其他志愿者的牵引下完成2021无锡马拉松后,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但在抽中2025年北京通州“副马”名额时,还想要“再试一次”。

“那就再试试。”宋海峰和助盲小分队的志愿者们通过几个月时间,陪刘海军一点点恢复,从慢跑到快跑,再到逐步提升配速。最终,刘海军不但成功完赛,还创造了个人最佳成绩,更定下了新目标:继续挑战铁人三项。

“我以为是我在激励他,其实是他激励了我,这是种相互唤醒的力量。”宋海峰打算继续陪刘海军练习挑战铁人三项。

“但是全国1700万视障者,我们在北京奥森十年才陪了600位,太少了!”宋海峰说,他创立“一束光助盲跑”培训中心的初心,就是希望提升助盲跑志愿者服务的水平和量级。现在,宋海峰作为全国助盲跑推广者,在多个省份进行志愿者培训,他们中有的能跑全程,有的擅长配速……换乘接棒的志愿者逐渐增多。

“我已经跑了13年马拉松,完成125场比赛,现在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帮到盲童。因为很多盲童被家人‘保护’在家里,失去接触社会的机会。”宋海峰说,他立志要在未来10年,让更多青少年学会陪盲童跑步,让他们能从小就走出去,感受世界。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京国际传播中心今日揭牌 —...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乔雅萱11月22日上午,南京国际传播中心在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揭牌。...
领导班子以案为镜反思剖析报告 ...   安监局党组召开会议,集体听取驻局纪检组局就机关开展反腐倡廉专项警示教育活动情况汇报,并对下一步工...
领导干部以案为镜反思剖析报告 ...   近日,天祝县地税局采取措施,再一次通过层层约谈、分组讨论会的形式,迅速贯彻传达省局吴仰东局长在集...
从数据解读托付困境 用行动搭建... 转自:新华财经日前,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发起《心智障碍者家庭现状与未来托付需求调研》项目,依托广东现...
党组领导干部以案为镜反思剖析自...   市高院党组认真落实市委领导在上海法院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认真吸取该院四名干部严重违纪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