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智变时代,怎样赋能未来
创始人
2025-11-22 11:46:19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以前,我们只能对图像进行去噪、去雾、防抖等处理。现在,我们不仅能‘看清楚’,还能‘看明白’,通过对目标的自动记录、比对,对人群、车辆等行为进行判断和识别。”

近日在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卢汉清展示的智能图像技术,又一次让人们惊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迭代。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卢汉清在论坛上作报告。(主办方供图)

机器学习挖掘海量科学数据的潜在规律,具身智能机器人分担日常家务,医疗大模型化身个人健康管家……经过近70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从理论探索阶段迈入技术爆发期。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等政策加持下,我国AI技术实现多维突破:基础模型参数规模与性能稳步提升,多模态大模型在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上持续创新。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成为新范式,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并推动学科交叉创新;智能眼镜、耳机等可穿戴设备通过与用户进行感知交互,提升个性化体验;“AI+医疗”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等场景广泛应用,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从科研到消费,从产业到民生,智能化升级浪潮全面铺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指出,目前,人工智能正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我国在AI应用创新方面走在全球前列,需要利用好制造业场景需求优势深化赋能,也要同步推进AI技术产业创新和以新带旧的传统产业突破。

无人机驾驶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人工智能训练师……2019年至2025年发布的110个新职业中,与数字化、智能化紧密关联的占70%左右。

针对方兴未艾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发起了“人工智能教育综合赋能公益行动”,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面向全国1000所中小学提供AI课程、师资培训与教学资源支持,让AI教育融入更多学校的日常教学场景。

“机器取代人的趋势性和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动性、创新性并不矛盾。”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认为,“未来要让AI时代的人才不断‘刷新自己’,释放潜能。”

科大讯飞相关技术在强干扰场景下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已超过人类,在多人会议场景中可实现精准转写;联想合肥工厂从排产到备件预测再到末端配送,实现一站式智能调度闭环,节约产线30%的闲置时间……论坛上分享的业界动态,令人不禁遥想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图景。

“我们正处于一个人工智能驱动全球变革的新纪元,需要在强化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上发力。”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方新的一番话,也启迪着新的思考——智变时代,怎样赋能未来。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刘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产业 | 新华报业网:从曾经的... (来源:要钢网)3月4日,国网兴化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工作人员顾玉洁一行在兴化市戴南镇不锈钢综合贸易示范...
女子一分钟内两次跳楼被救?社区... 转自:扬子晚报11月21日,“女子一分钟内两次跳楼被救”话题引发全网关注。一段现场监控视频显示,11...
奔跑山海间,畅游新琼海!景区专... 奔跑的旅程从踏上琼海的那一刻就已开始无论是赛前提前领略山海之美赛后让美景治愈疲惫无论您的脚步是急是缓...
美国缩减对南非艾滋病防治投入,... 据专注于提供和分析地区新闻的“非洲商业内幕”网站21日报道,在美国与南非交恶并大幅削减了各种对外援助...
行业洞察 | 岭上起“金风” ... 转自:新华财经新华财经内蒙古11月22日电(杨子华)位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大风日数最多达59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