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柳白】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挑起的对华外交风波,引发全球舆论密切关注。彭博社11月21日注意到,中方对日本迅速采取了包括旅游提醒、暂停进口水产品在内的一连串反制措施,彰显了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力,也反映出日本的周旋空间实则十分有限。
分析认为,日本仍沿用其惯常应对策略,避免针锋相对的报复行动,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期盼局势能随时间推移逐步缓和。也有业内人士称,日本可联合美国在芯片这一优势领域收紧出口管制,从而给中国相关产业造成“严峻挑战”,但日本更需谨慎行事,否则会给本国经济造成冲击。
报道称,本轮中日对峙持续时间越长,日本越有可能与美国及立场相近的伙伴展开紧密协作。
就在两天前,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却接连为高市“帮腔”。他在东京与日本外相茂木敏充会面后在社交媒体发文,表达对高市早苗的“坚定不移”支持,并妄称中方对日本“经济胁迫”,相关反制行动“令人无法容忍”。
10月15日,江苏宿迁:工人操作智能设备制作电源芯片封测产品。 视觉中国
科技领域可能成为日美合作的一个重点方向。报道称,半导体制造设备是日本对华出口的关键品类,去年这类设备在日本对华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超10%,日本或许会考虑收紧该领域的出口管控。不过,日方若采取这一举措,必须审慎权衡其对本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
彭博行业研究高级科技分析师若杉雅宏指出,日本在芯片制造技术领域具备优势,其企业可为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芯片供应关键设备和材料。可对于那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而言,若政府未出台明确的强制执行措施,他们大概率会对相关管控政策持观望态度。
“但如果能获得美国的支持,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日美两国联手后,将掌控全球部分核心芯片制造供应链,这无疑会给中国的芯片产业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若杉说。
报道认为,倘若中方兑现进一步制裁的威胁,此次争端恐将持续升级,中方或许会采取限制稀土出口的手段,这一策略早在十多年前的中日领土争端中就曾使用过。如今全球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度不断提升,这一手段同样能对美国和欧洲造成冲击。
“如果中方收紧(稀土)管制,日本可能会向美国寻求援助,或者通过第三国采购关键矿产资源。”欧亚集团高级分析师、前美国外交官杰里米·陈(Jeremy Chan)说。
尽管如此,日本仍暴露在风险之中。根据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主管佐佐木忠则(Tadanori Sasaki)的数据,日本对中国稀土依赖度曾降至约60%,但随着电动车与可再生能源需求激增,近期又回升至70%以上。
稀土磁体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从电动机到消费电子产品均离不开它。今年早些时候,中方收紧稀土出口管控引发了潜在的供应短缺危机,这也是促使特朗普政府寻求与中方缓和关系的原因之一。
中方已多次就稀土出口管制问题强调,相关措施是依法依规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
报道称,尽管日本官方与企业均未对外披露稀土储备的具体情况,但分析人士认为,中方此次大概率不会全面禁止稀土对日出口。当前中日外交关系出现缓和迹象,且中美之间也达成了相关协议,中方不会轻易采取可能引发局势动荡的举措。
不过,中方仍有诸多手段可对日本施加压力。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印太项目主任包道格(Douglas Paal)说:“中方虽不太可能彻底禁止稀土输日,但或许会通过延长许可证审批时间、强化出口单证审核等行政手段制造阻碍。”
杰里米·陈认为,若此次争端持续发酵,日本或将寻求更多国家的外交支持。日本可能会联合七国集团盟友,谴责中方的相关举措并推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与此同时,日本也会加大与中方的直接沟通力度,日本始终不愿对中方的反制措施进行报复。
对于中日外交风波,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汤米·皮戈特20日坚称,美方对日本的防务承诺始终坚定不移。
但外界对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美国作为安全伙伴的可靠性仍存疑虑。
就在11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曾就本风波做出回应,他说:“很多盟友也不是美国的朋友。”此番言论被认为给高市浇了一盆冷水。
“倘若我是日本、韩国等国的领导人,对于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我的信心恐怕会大打折扣。”特里维姆中国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乔·马祖尔说。
上任一个月内捅出如此大的篓子,至今仍不撤回错误言论的高市早苗,已俨然成了“搞事毒苗”。
彭博社此17日报道就直言,高市上任伊始便触碰中方红线,面临重大外交考验,但她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来阻止中国反击。就国内而言,若向中国妥协,高市将面临巨大的政治反噬,但中方已经暗示,若局势失控,中方可能进一步升级制裁,并切断外交、经济及军事沟通渠道。
在11月21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高市早苗表示,日方对同中方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想法没有改变。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毛宁强调,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暗示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性,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和谴责,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日方如果真心想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就应该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所作的政治承诺,立即收回错误言论,切实把对华承诺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