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剑河县融媒体中心 杨元红 熊兴富
初冬时节,走进黔东南州剑河县磻溪镇本地花香猪食品加工厂,一股浓郁的腊香扑鼻而来。烤房里,火夫正在添加柴火;圈舍中,工人们正给香猪喂食,基地里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入冬的第一批腊肉还未下炕,就被顾客预订一空。我们的腊肉订单已排满,接下来要赶工生产第二批,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老师傅欧阳克波欣喜地说。
虽然从小就耳闻目睹老一辈烤腊肉,但一上架就是数千公斤,有着多年烘烤经验的欧阳克波不敢掉以轻心。
火候是腊肉的生命。添加柴火、腾挪烘烤位置、查看烘干情况,从早到晚守在烤房里的欧阳克波整日忙个不停。
腊肉烘烤看似简单,实则窍门不少。“关键是温度,进入烤房后要控制好,高了肉会柴、会烤熟;低了容易变质。”欧阳克波说,烘烤腊肉的温度和时间都有严格要求,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都会影响口感和品质。
好柴火、好工序,还要有好食材。
烤房里上架的腊肉,均来自本地养殖的花香猪。从外观上看,香猪的肥肉虽厚了些,但做腊肉恰如其分,肥而不腻。
据欧阳克波介绍,第一批烘烤的腊肉有1000多公斤,下炕后将继续批量烘烤。随着小雪节气临近,柴火慢烤的地道腊味,将源源不断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烘烤腊肉,这是剑河县本地花香猪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秋凤顺应顾客需求,近年来新增的特色美食。
凭借执着的信念和扎实的养殖技术,张秋凤硬是把山沟沟里的一个养殖场,发展成为一家小有名气的养殖公司。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作为省级劳动模范践行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基地平时稳岗就业的员工有二十多人,到年底生产加工旺季时,能达到四十多人。”
张秋凤介绍道,“年初我们发放给老百姓的香猪,现在长大到了出栏时间,我们上门回收、统一加工,帮他们解决销售难题,助力农户增收增效。”
像张秋凤这样以公司带动村民致富,是磻溪镇以“公司+党支部+农户+购销+技术”模式,推动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一个缩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磻溪镇党委副书记胡中乾表示,镇里正集中资源打造花香猪、中药材、蛋鸡等特色产业,“通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经济保障和持续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