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讲台、没有话筒架,只有一片约20平方米的空坝和挂满枝头的糖心苹果
这场“接地气”的发布会上,大家一边听介绍,一边随手摘个苹果尝鲜
●延伸产业链,在一旁小路上或许就能找到答案,穿棉袄的大婶、回乡创业的姐妹、着西装的村干部、夫妻搭档的果农……树下各种直播开播,风格各异却都热情洋溢
□黄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海波 李婷 文/图
走出办公室,抬头便是雪山。11月20日,一场别样的新闻发布会在雅安市汉源县富林镇太平村苹果林里举行——没有讲台、没有话筒架,只有一片约20平方米的空坝和挂满枝头的糖心苹果。
当下正值汉源苹果丰收季,这场“接地气”的发布会,不仅吸引了媒体记者,还引来果商参加、游客围观。大家一边听介绍,一边随手摘个苹果尝鲜,现场氛围轻松又热烈,发布会开完,有人笑着说:“吃苹果吃饱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当天,记者在这场发布会的场内外窥见其探索方向。
把苹果的“糖心”带到发布会
汉源苹果较同赛道果类产品有何特色?
今年汉源有16万吨糖心苹果上市。“汉源苹果外观靓丽,内在鲜、甜、脆。”汉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汪军作为新闻发言人率先介绍。他把苹果“生态优势”摆在第一位,并用数字作证:汉源苹果种植在海拔1300米至2000米的中高山区,昼夜平均温差大于12摄氏度,近年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引进瑞雪、瑞香红、阿珍富士等20余个品种,建立8个试验示范点。
进入记者提问嘉宾环节,当地种植大户、视频博主、农业教授、文旅领导等与大家互动。
拥有200多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冉可七为家乡苹果“扎起”。2018年开始,她把汉源苹果等卖到全国各地,到2024年全网销售额约有3000万元。不少网友告诉她,喜欢汉源苹果里的糖心,更是喜欢老品种里的人情味。在冉可七看来,这种滋味里不仅有老一辈人的童年记忆,还有苹果的质量,擦一擦就能吃。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梁东发言时,头顶正上方,刚好挂着汉源红富士苹果。他认为,汉源糖心苹果成熟期较北方产区提前10天至20天,提前上市可抢占市场先机,且汉源糖心苹果综合品质非常好,在价格上也具有竞争力。
走进发布会附近的苹果林,农户摘果,摩托车接力,苹果一筐筐运到仓库,仓库工作人员按不同标准分拣,一颗苹果从树上摘下到打包运走所需时间不到半小时。这些苹果装在印有“汉源红”品牌的礼盒里,73.5万个“汉源红”箱子已备好,苹果正陆续销往全国各地。
“所听”即所得,一颗果串起多条链眼见为实,“所听”即所得。这场发布会里发言人和嘉宾说的发布词,在果园各处就能找到答案印证——
离发布会现场最近的苹果展示区,摆放着红富士、瑞雪、金冠等品种苹果,一扭开,一声脆响,便见糖心,尝起来抿甜,让汉源县优化苹果品种结构更具象化。
发布会上说的延伸产业链,在一旁小路上或许就能找到答案,穿棉袄的大婶、回乡创业的姐妹、着西装的村干部、夫妻搭档的果农……到处有直播开播,风格各异却都热情洋溢。
“蜜蜂都爬到我家糖心上了。”直播间里,400克以上的“果王”被精心挑选出来,好味道即将送给远方的客人。不只“云端”商务,汉源还打破鲜果销售单一模式,大力推进精深加工,开发出苹果酱、苹果干等多款产品,依托现代物流体系实现错峰销售。
“种植糖心苹果虽然辛苦,但丰收和市场回报让一切付出都值得。”在发布会上,宜东镇新林村苹果种植大户黄博期待苹果采摘游能再吸引一批客人。“预计我家25亩苹果园今年亩产7000斤以上,总产值可达35万元。苹果采摘每年接待游客400余人次,可增加收入约6000元。”
为吸引更多游客体验这份“冬日甜蜜”,汉源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汇霖现场发出邀请:汉源推出三条糖心苹果采摘游玩线路,派送百万元消费券,并举办“糖心汉源·躺苹大会”系列农文旅活动——星空观影、玩偶互动、青年交友、非遗集市、农商展销……让一颗苹果,串起吃、住、游、购、娱完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