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本土化技能人才培养 助力中国企业海外发展
创始人
2025-11-22 00:22:02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胡亮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海外投资与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海外经营的本地化核心在于人才的本地化,能否培养和任用一批既精通专业技术与项目管理,又通晓当地语言、文化与规则并善于进行跨文化沟通与协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直接关系到海外项目的落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这一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时代责任。高校如何通过创新人才输送机制,更精准、高效地培养出能胜任企业海外岗位要求的本土化技能人才,为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行稳致远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尤为重要。

    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要让高校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满足企业海外发展的需要,学校和企业应建立紧密合作体系。产教融合的核心要义,在于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基于此,企业海外项目管理人员、人力资源负责人和技术专家与高校相关院系的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制定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高校根据这些实际需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补充,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提前接触到海外工作的真实场景。企业应选派既有扎实技术功底又懂得带团队、了解当地情况的技术骨干担任学生实践导师,指导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基于终身学习理论,应倡导学习贯穿职业生涯,且需与岗位需求动态适配,校企双方依据“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共同考核其适配度,表现优秀、适应良好的学生,企业可直接将其派遣到已经熟悉的海外项目或相似区域的岗位上工作。

    海外项目导向的本土化人才培养路径。高校需以企业海外项目的实际岗位需求为起点,构建递进式培养路径。应联合企业海外项目团队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岗位需求拆解,明确每个岗位的核心技术能力与本土化适配能力,避免培养方向与实际需求脱节。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将抽象的能力点转化为具象的模块化课程包:针对技术能力,开发“海外项目设备实操模块”“本地化生产工艺设计模块”;针对本土化适配能力,设置“项目所在国合规实务模块”“跨文化团队管理模块”,并将过往项目中遇到的本地政策冲突转化为课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前接触真实项目挑战。此外,组织学生以“岗位角色”开展模拟实践,实践结束后由企业海外项目负责人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评估组,对适配度达标的学生,优先推荐至对应海外项目岗位实习。

    本土化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企业顺利海外扩张的关键要素,其培养需构建“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并以真实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与实训。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走向融合化、制度化和长效化,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式并积极回应数字时代和绿色发展的新要求,持续赋能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作者系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重点课题:Z150服务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24ZG3020058)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磅!上海放开居民医保!无需积... (来源:楼市经典)2026上海城乡居民医保集中参保缴费正在进行中有不少家长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外地户口,...
2025广州车展:长安凯程V9... 2025广州车展上,明日数智轻客长安凯程V919荣耀版隆重登场,推出2座、6座、7座等多款车型,售价...
H股审计业务名单增补 内地香港...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11月21日,财政部、证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
央企专业化整合再推进 8组17...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11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召开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并举行重点项目签...
最新或2023(历届)五年级作... 柳林风声依旧,自然生活依然…… 读了《柳林风声》这本书,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作者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