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国南部海岸线上,有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布莱顿,这里距离福州超过9600公里。55岁的尼尔·约翰逊(Neil Johnson)在这里经营着一家有20年历史的武术俱乐部。武馆的弟子中,最年幼的只有5岁,最年长的则有96岁。尼尔传授多种武术,其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是地术拳,俗称“狗拳”。
几乎每年,尼尔都会和一些弟子们省吃俭用,来到大洋彼岸的福州“认祖归宗”。他的师父林在培,是南少林地术拳第四代传人福州“铁腿陈依九”嫡传弟子。
2025年11月,尼尔再一次奔赴这场跨越大洋的师徒之约,他不仅带来了3名洋弟子,还有一本刚刚出版的“地术拳宝典”——《福建南少林地术拳》。
一个招式 结下师徒情缘
“下单勾”,这是尼尔记忆最深的地术拳技击技巧。

英国拳师尼尔。
尼尔第一次来中国,是1997年到闽南去寻访白鹤拳大师。2005年,他在英国当地拿到多个搏击冠军,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武术俱乐部,但他从未想到自己会学习一种全新武术。
“师父的家在8楼,没有电梯。原定20分钟的拜访,变成了3个半小时。”尼尔回忆拜师的场景时,惊叹师父的修为。2007年的夏天,尼尔第一次来福州寻找武术大师。那时林在培已67岁,身高1.66米,体重不足60公斤。当林在培换上蓝色镶两道白条的灯芯绒运动服时,尼尔观察到师父线条清晰的腿部肌肉。
切磋中,尼尔使出一招“黑虎掏心”,林在培一个“下单勾”便将尼尔扫倒在地。电光石火间,尼尔双腿、右臂均被林在培锁住,动弹不得。这个搏击招式,有可能让对手膝盖撕裂,还能借势攻击对手要害,但林在培点到为止,动作中带着儒雅和谦逊。尼尔当即决定拜师。

林在培现场指导尼尔。
地术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术拳有一条祖训:“武林秘技,父子相承,秘不外传。”
“尊师重道”是林在培对尼尔的评价。
初次相遇,林在培认为很多洋弟子只是过来学几个招式,并没有答应收徒。
没有想到不到半年,2008年的正月,尼尔带着4名弟子,专程来福州拜师。
林在培被这位洋弟子的真诚打动。“地术拳是稀有拳种,如果关起门来自己练,永远只是地方拳种。我收过20多名洋弟子,希望他们能让地术拳走向世界。”
双向奔赴 23次跨洋学拳
如今,尼尔已经拥有了7家武术俱乐部,学员总数约250人。

2011年,尼尔特地邀请林在培到英国传授地术拳一个月,这不仅引来当地媒体大篇幅关注,而且让很多学员受益匪浅。
17年来,林在培不但传授了尼尔地术拳技击技巧,甚至将拳法要领告诉了尼尔,他还用尼尔的例子激励弟子:“尼尔是地术拳练习者中的佼佼者。我们本土的地术拳弟子要加强训练,领悟气力要法,才能像尼尔一样把地术拳发扬光大。”
习武,让尼尔身心得到愉悦。他说自己儿时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不是那么自信。通过习武,他强壮了身体,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在尼尔的俱乐部里并非所有学员都练习地术拳法。年长的学员们现在练习八段锦和太极拳,这些学员也受益于林在培的教导理念。许多曾身体受过大伤的学员,通过练习地术拳的“蝴蝶腿”来促进髋部和背部的康复。

本次来福州的3名弟子,Lee(左)、Imogen(中)和Alex(右)。
从2007年到本月,尼尔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纪录——23次来福建学拳。
尼尔说,这些年,他带着18名弟子来福州进修。对他们来说,出国费用高昂,来一次需要两三万元人民币。但许多人在访问福州之后仍坚持练习多年,并希望能再次来福州看看。
本次来福州的3名弟子中,Alex是一名园艺师,Lee是一名金融软件工程师,Imogen是一名女子防身术教练。在福州的半个月时间里,他们每天都要保持3个小时左右的训练,雷打不动。

Lee(左)、Imogen(中)和Alex(右)在福州武馆练习。
尼尔说,弟子们来福州,不仅学习武术技法,也学习中国文化。上下杭、三坊七巷、西湖公园、鼓山等地均被列入行程,他希望这趟福州之行,能让弟子们真正了解福州人的生活方式和福州的历史文化。
7年成书 致敬师祖师父
11月11日,尼尔带着3名弟子来到福州。让师父和师兄们最为兴奋的是,尼尔地术拳英文版专著《福建南少林地术拳》出版发行了。
在晋安区新店镇的西园村地术拳训练馆,尼尔恭恭敬敬地将新书放在祖师爷陈依九的塑像前,并和弟子们在场地演示了训练成果。

尼尔与同岁的大师兄过招。
这本新书,尼尔和师父师兄策划了7年。他收集了大量地术拳图片和资料,不仅介绍了习武技法,还介绍了地术拳文化。书里有林在培的习武故事,也有尼尔自己的经历。最有意思的是,尼尔把习武的规矩写入书中。
“不能走在师父前面”“吃饭时师父先坐下”“师父不动筷学生不能动”“不要把鱼肉翻过来”“筷子不能交叉摆放”……尼尔认为这些古老中国的礼数,受训弟子务必要遵守。书中他特地标注了师祖、师父、师兄、师母等发音。

尼尔与师傅师兄弟合照。
其实尼尔中文水平一般,为了写书,他每周都要上一节中文课。过去七年,这本书的内容在不断完善。尼尔也留下篇幅介绍了自己的同门。未来,尼尔计划把书本内容翻译成中文,也让国内的武术爱好者了解这项福州非遗。
地术拳
南少林地术拳又称地术犬法、狗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由闽南四月大师所创。这是一种模仿狗的格斗而演变出的拳法,有站立的搏击动作,但其核心在于地面的关节技、锁控技与捆绑术等地面技击术,是一项较为罕见的以地面搏击为主的传统武术项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陈依九在新加坡结识了逃难中的地术拳传人陈阿银,因缘际会成为这套拳法的第四代传承人。1947年,陈依九举家迁回福州西园定居。地术拳也成为西园村的“三宝”之一(西园村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他两项分别是软木画和“同利”肉燕,俗称“三宝”)。
编者按
海风拂过皆是客,榕荫深处即故乡。
福州,自古以来便是文明交汇、中外相融的开放之地。当一座城市真正“不见外”,当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都能在此找到归属——福州,正以更宽广的胸襟、更自信的步伐,迈向现代化与国际化,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此扎根、追梦。
掌上福州客户端《福州不见外》栏目今日正式启幕,邀您一同走进这些“不见外”的故事,聆听他们在榕城的精彩人生,感受这座城市的真诚与拥抱。
记者:钱嘉宜 石磊磊
出镜:钱嘉宜
摄影:石磊磊
视频:钟尚华
编辑:滕一郎
监制:吴文霖 李永华
掌上福州客户端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