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景区,先买门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人们出行旅游时普遍认可的模式。然而,近年来,以一批5A、4A级景区为代表,全国各地多个收费景区先后改弦更张,对游客免费开放。日前,杭州灵隐飞来峰、丽水松阳黄家大院和延庆寺塔等景区接连宣布将实行免门票政策。
12月1日起,杭州灵隐飞来峰景区将实行免票政策。图为景区正门。来源:视觉中国这些景区为何要选择免票?是门票收入不“香”了吗?以刚刚宣布即将免票的灵隐飞来峰为例,其最近几年接待的游客人数均在1000万人以上,每年门票收入超过3亿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景区选择免票开放,不是被迫做出的“艰难决定”,而是运营理念的升级与进化。
当然,在这波景区免费开放的大潮中,也不排除有部分景区确实经营困难,试图以免票扩大客源,实现“自救”。但是,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近年来众多景区的实践经验都已证明:免费开放看似主动放弃了一大笔收入,但只要条件合宜、方法得当,其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将远超门票的损失。
对此,杭州市旅游部门曾提出“241算法”,即每名来杭游客多逗留24小时,当地旅游年综合收入会增加约100亿元。就此而言,景区免门票开放不是“有钱不赚”,而是将单一的门票收入,转化为以景区内外其他增值消费为核心的多元盈利模式。
11月21日起,浙江省丽水市松阳黄家大院、延庆寺塔实行免票政策。图为松阳延庆寺塔。来源:松阳文旅当然,世上罕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营法则。免门票的运营模式未必适用于所有景区。一家景区若是想最大化发挥免费开放的正面效益,还需做好一系列配套建设工作。
首先,免门票不能降体验。一家景区在决定免除门票前,还应认真核算成本、评估客流,确保各项服务都能保持在原有水平之上。毕竟,站在游客的视角上,能省下门票钱固然不错,但如果游览体验不佳,恐怕得不偿失,只会让人想打出差评。
与此同时,免费开放的景区,也要把更多心思用在为游客提供高水平增值服务。毕竟,景区想要稳定运营,都要有健康的盈利模式,不能总是“赔本赚吆喝”。景区还当想方设法为游客提供高水平、有特色、性价比合宜的消费场景,让游客真心实意觉得“这钱花得值”,从而创造合理的经济效益。
这一点上,做得好的景区各有其长:有的用心打造沉浸式演艺、非遗体验项目,让游客来一趟能有丰富的体验;有的着力于完善住宿、餐饮、生活配套,致力于将景区打造为度假胜地;还有的积极开发文创产品、研学线路……总之,找到最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路径,才是扩大收入来源的关键。
让游客玩得开心,文旅产业方能行稳致远。面向未来,社会也乐见各地景区以各自的方式展开尝试与探索,给游客提供更丰富、更有趣、更划算的选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