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医学界)
转自:医学界
11月21日,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多名医学界价值医疗泰山奖获得者当选院士。
12月6日,2025医学界价值医疗大会暨第六届泰山奖颁奖仪式将在上海市召开,欢迎莅临现场,共同见证(报名信息见文末)。
今日(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共有21人当选。
“医学界”注意到,多名价值医疗泰山奖(以下简称“泰山奖”)获得者当选院士,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以及即将公布的第六届“泰山奖”部分获得者。
此前,第四届“泰山奖”诊疗方案奖获得者、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已于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泰山奖”临床研究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于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5年5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以下为“泰山奖”获得者当选2025年两院院士的相关信息。
蔡秀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2023年获第四届“泰山奖”医疗管理奖
蔡秀军1963年11月出生,浙江温岭人,民进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
蔡秀军长期致力于腹部疾病微创诊治与创新研究,在微创器械研发、技术创新、术式创建与智能诊治方面取得了原创研究成果。
他主持国家863项目、“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及全国创新争先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
由于一系列杰出的贡献,2023年4月蔡秀军教授荣获第四届“泰山奖”医疗管理奖(现医疗创新奖),以表彰他以患者为中心,以精细化为根基,发展出中国国情与国际经验相结合的医院管理创新模式。
在三甲医院林立、医疗资源丰富程度排名全国前五的浙江省杭州市,创建于1994年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跻身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第一方阵。
“国考”放榜多次,邵逸夫医院连续多年位于全国仅1%的A++行列,用最短的时间成为全国进步最快的公立三级医院。
从1996年至今,蔡秀军历任该院科室副主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伴随医院一路成长,与医院同呼吸共命运。通过国际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微创化、产业化“六大抓手”,蔡秀军院长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建设。
“邵逸夫医院将以更好的技术、更优的服务、更高的效率为百姓健康谋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蔡秀军院长在获得“泰山奖”后说。
王拥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2022年获第三届“泰山奖”临床研究奖
王拥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国卒中学会会长。
王拥军教授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的应用基础、临床医学及转化研究,首创缺血性脑血管病短程双通道双效应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推动国际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进入 “双抗时代”,改写全球脑血管病指南。
他的研究成果11次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柳叶刀》(The 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英国医学杂志》(BMJ)等医学顶刊;研究成果 2 次入选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 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由于一系列杰出的贡献,2022年8月王拥军教授获第三届“泰山奖”临床研究奖(现为临床医学研究奖)。
“医学界”此前报道,从2008年起,王拥军带领团队分析了全球近9万名卒中患者的数据,首次算出了双抗治疗能获益的3大前提——发病24小时内、持续治疗不超过21天、轻型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随后,他牵头全国100多家医疗机构,将这一“猜想”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研究过程中有数不清的感人故事。CHANCE招募了5000多名患者,总经费约1000万。要知道,国际上同等规模的研究,平均花费在约2亿欧元。”
“我们没能力支付多中心医生们承担额外工作所理应得到的补贴,同时全国上百家医疗机构,绝大多数也没有署名的机会。因此,这不仅仅是‘天坛成果’,里面还沁透着中国神经科临床医生的无私付出。多亏了这些非常敬业的医生们。”王拥军曾告诉“医学界”。
最终,CHANCE的试验结果轰动全球。研究发布后,美国、欧洲、加拿大、中国等各大国家和区域陆续跟进,更新了“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每年在全球减少了上百万患者的脑梗复发,改变了世界指南。
“我希望更多的医疗同仁积极参与临床研究,为我们的患者换来更多的健康机会。”王拥军教授曾在获得“泰山奖”时说。
历年院士增选
已有两名“泰山奖”得主当选
↓↓↓
黄晓军 2023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2023年4月获第四届“泰山奖”诊疗方案奖
获“泰山奖”理由:用“北京方案”实现“人人有供者”,骨髓移植方案领跑全球。
早在2016年,世界骨髓移植协会主席发表文章称,黄晓军团队创建和发展的单倍体相合移植方案(又被称作半相合移植方案)为“北京方案(Beijing protocol)”,并推荐其作为全球缺乏全相合供体的移植可靠方案。
该方案解决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缺乏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让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人人有供者”得以成真,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延续生命的福音。而这背后,是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带领团队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
卢煜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
2024年获第五届“泰山奖”临床研究奖
获“泰山奖”理由:在无创产前检测、癌症筛查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对全球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煜明是全球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奠基人,被誉为“无创产检之父”,他在2011年推出的突破性“无创性产前诊断(NIPT)”技术,如今已在超 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提供了累计超1000万次标准治疗的无创产前检测。
透过大型平行测序技术及创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卢煜明成功破译了胎儿的全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多种遗传病的早期预测。在无创产前检测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后,他又将相关技术拓展至癌症筛查领域,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对全球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年11月,卢煜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截至目前,他已集齐了3 大有着“诺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奖项: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化学)、科学突破奖–生命科学奖、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被学界视作下一个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关于“泰山奖”
价值医疗泰山奖是由“医学界”于2019年设立,其命名取自“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者责任、重于泰山”,同时也取“泰山石敢当”之意,突出一种中国医者的“担当”“勇毅”“开拓”精神。
“泰山奖”每年评选一次,对当年度为中国医疗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疗效突破、大幅提高患者诊疗体验、提升患者治疗的可及性、减少无效医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组织和个人进行奖励,助力中国价值医疗的实践。
“泰山奖”的提名、评审和授奖参照国内、国际惯例,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由泰山奖管委会负责奖项设立和评选相关重大事项的建议和决策。
除蔡秀军院士、王拥军院士
黄晓军院士、卢煜明院士外
第六届“泰山奖”的获奖者阵容中
更有两位顶尖专家当选院士
他们是谁?
诚邀您报名参与今年大会
2025年12月6日
一同见证这份汇聚行业标杆的荣誉盛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