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冬日暖阳,金色光晕包裹中万物积淀。葆有活力的,还有汹涌的头脑智创。这一周,在复旦大学东辅楼的草坪上,一场“AI+体育”运动嘉年华游园会成了AI走进生活、影响生活、改变生活的生动写实。20多名学生团队带着他们的成果与众人分享。作为第三届复旦大学体育文化节的核心亮点,由复旦大学孙雯体育发展中心发起的“复旦AI+体育创变营”,邀请多位行业资深专家与大咖参与授课,通过项目制学习,将理论思维变成实操技能。
150余位不同学科的本硕博学生、25支跨学科战队,面对共同的课题:AI如何为体育赋能?来,走进同学们的“脑洞”探一探——
舞狮有了更公正的评委
一直以来,传统的舞龙舞狮项目都有一个痛点:裁判如何做到绝对公正。毕竟,基于龙的姿态和人的姿态,虽然有一套评判标准,但单凭视觉印象,多少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复旦大学大一的体育课会有龙狮课程,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加入学校的龙狮协会。霍畅是大数据学院2022级本科生,也是龙狮队的助理教练。“在创变营的一次宣讲会中,我们受到了启发。”业界已将计算机视觉技术用于足球、篮球等项目的实时分析,那为什么不能追踪“人”和“龙”呢?
霍畅的团队中还有学生物科学、中文、经济的队友。他们一同头脑风暴,一同分工协作。“中文系的出去采访专业运动员,听听他们的困惑。念经济的同学做市场调研,大家各司其职。”他们构建了国内首个高质量舞龙骨架数据集,这是模型高准确率的基石。用同学们的话来说,“给AI喂了4267张舞龙图”。从四千多张图片出发,五大类动作、九个节点,舞狮有了客观数据化标准。中文系学生丁闻玥和同伴们还想出了“点睛AI Dragon Jot”这一产品名字,点睛的拼音首字母“DJ”与Dragon Jot的英语首字母重合,文字里的巧思也藏不住。
“点睛AI Dragon Jot”获得了创变营的特等奖。拿到奖金的团队成员已经商量着要出去吃一顿好的庆祝一番,当然他们更远大的目标,是让这项诞生于校园的AI成品能够获得更广大的社会效应。霍畅展望,这套系统甚至可能演化为类似抖音特效的轻量化应用,让更多人零成本体验舞龙魅力,为传播传统文化开辟新路径。
打球有了更可靠的搭子
在“Sport mate:让你AI搭不离”展台前,不时有同学驻足。这是一个在校园内寻找运动健身搭子的平台。看完展示,同学们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疑虑和诉求。这时一位老师也饶有兴致地停了下来:
“同学,你们这个应用可以和学校的信息办沟通联系。”
“我们没有信息办的电话。”
“我就是信息办的老师。”
沈老师留下了自己的电话。瞧,同学们的创意,得到了官方的呼应。
队长彭馨怡介绍,他们之所以会想到开发这个项目完全是基于自己的需求。“我们都没有明显的体育特长,只是普通的爱好者。而社会上的一些软件对于学生来说,让我们有安全上的顾虑,所以就希望能够自己做一个,找到校园内最适配的体育搭子。”在初步开发的平台上,有“临时搭”“找搭子”“发起活动”三个选项,满足最后一分钟结伴运动或者长期主义的需求。而更为细致的个性化选择中,则可以按照年龄、性别、水平等类别进行分类勾选,平台从而为你选出一个搭子。“希望能够把分散在校园里的体育资源整合起来。”运动结束后,搭子们还可以互相评价,给予后来者一定意义上的参考。虽然只是一个雏形,但现在所有复旦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邮箱地址登录。
想法,总是越想越多的。比如,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进入选项;又比如,从复旦出发,这个校园体育搭子应用能不能覆盖全上海的高校?
热爱有了更广阔的天空
“AI+体育创变营”中 ,多是跨界组队,更难得的是,超过三分之二的参与者此前几乎没有AI智能体或编程经验。创变营像是“魔术营”。另一条轨道,另一种探索,同一份热爱便有了更广阔的天空。
本草心社“灵犀草木”的成果是一款名为“植导”的微信小程序。在校园里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时,需拿出手机,俯身拍下、上传,即可识别,并获取融合校园历史与文化的特色介绍。团队队长、历史学系2024级本科生张文涛透露,团队还计划开发“校园赏花路线”,将校园里的City walk与植物识别相结合,促身心添意趣。
痴迷赛车的盛怀瑄进入华山医院攻读博士之后,也进入了F1中国站医疗保障团队。因此,当盛怀瑄看到创变营招募时,一个名为“Race Trip”的海外F1观赛一站式服务平台构想应运而生。他观察到,身边车迷虽有海外观赛愿望,却常因信息繁杂、筹备过程琐碎而被“劝退”。AI或可攻克这一难题。用户只需输入目的地,AI就能生成赛事日历、天气预测、交通分析、周边推荐等完整方案,甚至能结合价格波动为机票、酒店预订提供“最佳时机”参考。“跟着F1去旅行”是盛怀瑄和团队的个人热爱,也是拥有广大受众的可增长需求。目前,AI助力下,“Race Trip”平台已完成产品的初步开发。
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变魔术般地成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应用。在AI改变世界的当下,这样的体教融合、产教融合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未来,复旦大学孙雯体育发展中心将持续推动体育科创项目的孵化支持,通过优化“创变营”等项目,持续探索AI时代背景下体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体育产业升级和全民健身事业的深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原标题:《纪实 | “复旦AI+体育创变营”为何成了“魔术营”?》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蔡瑾
来源:作者: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