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秋时节,湖北又一次迎来科技丰收季。在全国新产生的两院院士中,唐辉明、刘泉声、何舜平、张锦岚、刘正猷、赵书红、肖明清、姜卫平、尹周平、鲁军勇等湖北11位科学家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7人榜上有名,一名外籍院士诞生于华中科技大学。
惟楚有材,与斯为盛!湖北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正在两院院士名单上熠熠生辉。荆楚大地这片科创沃土,滋养着顶尖人才的成长,悄然改变着中国科技创新的版图。
“5年新增24位两院院士,湖北两院院士达到90多位,他们在各自领域为湖北、为国家贡献智慧。”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湖北多年来深耕科技创新土壤、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结果。从“尖刀工程”突破卡脖子技术,到北斗七星科技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到“院士服务”营造暖心环境,湖北正成为院士成长的沃土,凝聚起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11位湖北科学家当选院士
湖北两院院士人数超90人
两年一届的院士增选,是中国科技界最高水平的智力比拼。2025年,湖北迎来院士增选的“丰收季”。
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的院士名单中,湖北省11位专家学者位列其中,位居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前列。仅在鄂高校中,武汉大学以3位院士领跑,华中科技大学以2位(其中一位为湖北首位外籍院士)紧随其后。
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一批最杰出的科学家入选学部委员。1993年,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我国又成立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选制度正式形成,此后每两年增选一次。
加上今年新当选的两院院士,目前,湖北两院院士数量突破90人,总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唐辉明、刘泉声、何舜平、张锦岚、刘正猷、赵书红、肖明清、姜卫平、尹周平、鲁军勇、乔治·霍夫曼……
这些候选人分布在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一线,形成了产学研多元参与的院士成长梯队。
从学科分布看,湖北的当选院士呈现出学科覆盖面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点,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前沿科技的多个领域。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医学、地学、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湖北的科技人才布局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