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时代对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铁军风采”栏目将围绕“非现场执法”主题,聚焦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大力提升执法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分享各地在2025年执法大练兵中的实践经验。今日,我们看重庆!
Q小编帮你问
听说重庆印发了《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将全市3000余家企业纳入信用评价体系。请问,企业环境信用等级是如何评定的?如果一家失信企业完成了整改,它需要通过怎样的程序才能修复信用?
A重庆来回答
为加快建立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重庆结合实际制定了《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将全市3000余家企业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实施“双随机+信用分级”监管模式:A级诚信企业检查频次降低60%,D级失信企业实行全覆盖检查与专项督察,实现“守信者畅行、失信者受限”。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周期为一年,评价期间为上一年度,评价结果反映参评企业上一年度的环境信用状况,以参评企业提供的公开环境信息为基础,通过现场检查、监督性监测以及在生态环境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等逐项核实评分,按照“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不良企业”四个等级形成评价结果。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告,并共享至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依托“信用联合奖惩系统”,供相关部门在行政管理事项中查询使用信用信息,并在行政审批、资金补助、评先评优等行政管理事项中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企业依法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利影响的,可以向发布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生态环境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的申请及相关佐证资料,生态环境部门核实确认后,调整环境信用评价等级。
今年以来重庆
聚焦政策创新、流程重塑
科技赋能、练兵强能
逐步形成一套兼顾执法力度与服务温度的
生态环境执法新模式
↓ ↓ ↓
1
政策创新破题
基层减负与精准监管双向发力
重庆以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构建起“裁量基准+四张清单”的监管体系,适时修订《重庆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率先出台《生态环境执法不予处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重处罚、不予强制清单》,明确26类不予处罚、12类从轻或减轻处罚及3类不予强制事项。研究制定《重庆市企业生态环境合规指导手册(2025年版)》,引导企业优化环保管理程序。同时,配套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诚信企业推行“无事不扰+精准帮扶”模式。印发《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将全市3000余家企业被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实施“双随机+信用分级”监管模式。
2025年1—8月,重庆市办理免罚案件145件,涉及金额3599.65万元,企业负担显著减轻;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总体呈现“三降三升”的良好态势:行政处罚案件数、罚款金额、现场检查数分别下降40.82%、49.26%和44.32%,不予处罚案件数、涉及金额及非现场检查数分别上升30.63%、
103.28%和130.48%;通过信用分级精准锁定问题企业,违法发现率同比提升15%,监管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2
流程重塑筑基
规范入企检查彰显执法温度
为杜绝执法随意性,重庆从主体、基准、程序3个维度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在主体规范上,全面清理执法主体资格,完善执法文书用章、执法证管理等制度,组织全体持证执法人员入驻“执法+监督”应用场景,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管理。在基准健全上,制定行政许可、检查、强制等裁量权基准,迭代升级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明确21个执法事项及190个细化检查项,让执法有章可循。在检查程序上,严格落实“凡检查必审批”制度,遵循“事前审批、一事一批、紧急情况事后补批”原则。事中推行全过程监督,统一执法文书格式,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及扫码入企规定,检查数据实时录入移动执法系统与“执法+监督”系统。事后规范处理流程,完善行政处罚“六级审核”、查处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
柔性执法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重庆通过深化涉企检查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服务与管理相结合”,指导企业整改环境违法行为3036个,帮助283家企业修复环境信用。
3
科技赋能提质
非现场执法构建智慧监管新格局
重庆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搭建起“广覆盖、多维度、智能化”的非现场执法体系。在数据支撑方面,完成12类环境监管数据整合,覆盖1700余家重点排污单位,同步对接358万条执法业务数据与105万条移动源数据,构建起“固定源+移动源+环境质量”的数据闭环。联合市大数据局优化数据字段,部署10余种智能分析算法模型,可自动识别数据异常、排污许可超期等问题。
核心管理平台功能持续升级,建成非现场执法数字驾驶舱与PC端框架,实现执法机构、人员、效能等数据“一屏总览”,与“巴渝治废”系统互通形成38条预警信息闭环管理。创新企业三色赋码体系,围绕4个维度设置35条赋码规则,对3万多家排污单位精准甄别出854家黄码、121家红码企业。
非现场执法方式广泛应用,通过自动监测、无人机巡查等开展非现场检查673次,对839家企业实施远程监管。在机动车排污监管中,通过监控系统筛查发现重庆夔门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2061份检验报告存在数据异常,联合公安机关突击检查,查实其使用作弊设备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行为。
4
练兵强能固本
锻造高素质生态环境执法尖兵
为提升执法队伍实战能力,重庆市构建“三训三比”练兵体系,分层分类开展能力建设。理论集训分初级班与中级班精准授课,针对执法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查漏补缺;实战轮训通过VR实地场景模拟、现场执法演练等方式,聚焦水、气、固废等常见问题及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现全员应训尽训;尖兵特训选拔90名骨干参加联合执法实战比武,重点考核大数据分析、OBD诊断仪操作、尿素监测仪使用等新型技能,以赛促学提升队伍数字化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科学设定考核环节,合理设计比评方式,全过程调动参训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方位提升培训效果。同时,重庆通过常态化案卷评查、执法稽查及廉政教育,强化执法人员规范意识与廉洁自律意识,将“五个严禁”“八个不得”要求贯穿执法全过程,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执法铁军。
供稿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