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地区。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使敦煌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生动缩影。敦煌中学作为敦煌市唯一一所普通全日制高中学校,是甘肃省省级示范高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现有教学班71个、学生3523名、教师310名。多年来,敦煌中学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让“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念在全体师生心中深深扎根,使各民族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得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花在校园璀璨绽放。
优化机制 构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坚强堡垒
敦煌中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优化工作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会、支部“三会一课”、教职工例会等学习教育内容,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讲常新、深入人心。紧紧依托课堂阵地,深入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民族教育资源,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各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的宣传宣讲,引导广大师生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凸显文化 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浓厚氛围
敦煌中学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敦煌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丰富校园文化元素。在校园楼宇建筑、墙壁、廊檐、楼道等处设置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牌匾、名言警句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园地,设置56个民族知识宣传牌和民族一家亲石榴籽雕塑,建成敦煌优秀传统文化展厅,常态化开展参观学习,深化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多元一体文化的认识。依托敦煌城市规划馆、敦煌市博物馆、敦煌莫高窟等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组织师生开展参观、研学活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创新模式 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互嵌互融格局
自2007年以来,敦煌中学探索“异地办高中”教育新模式,构建多民族互嵌共荣的良好环境,累计接纳邻近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学生2809名(其中民族学生656名)。推进生活互嵌。将所有学生按统一编排、分散互嵌的原则分配宿舍,打造“就寝同舍,学习同步,语言同学,民俗同尊,困难同渡”的生活空间。坚持学习互嵌。各民族学生混合编班,引导各族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从成绩、生活、社会实践3个方面实行学业预警,开展互帮互助、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帮扶。强化师生互嵌。构建师生交流长效机制,成立民族教育管理联络办公室,组建管理团队,共同负责学生日常管理,通过生活老师联系会、学生大会、家长会,多渠道全方位与各族学生交流互动,促进各民族师生在敦煌中学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丰富载体 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
敦煌中学组织开展各类课内外活动,丰富学生实践,让全体师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各民族了解,增进感情。结合学科教学,组织开展主题鲜明、正能量突出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学科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丰富主题活动。每年坚持在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爱祖国,爱家乡,讲正气,树新风”等主题活动,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坚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成立民族器乐、军乐队、诗词朗诵、剪纸、书画等各类社团10个,开展校园科技艺术体育节,创编具有敦煌传统文化特色的课间操,全面激发了各族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感知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热情,坚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