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卢世容)11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贵州积极推进开发区改革,2021年到2024年,全省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增长了24.9%,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3.9%。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超过80%,开发区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更加突显。
2021年,贵州立足实际出台了《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3年,出台了开发区改革“30条”,相关做法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可并向全国推广,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配套出台了若干政策,形成了系统集成、协同协作的工作格局,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全局性、整体性成效。
在全国率先将综保区以外的各类开发区归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实现政令统一、规划统一、目标统一,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线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实现从多头管理到协同发力的根本性转变。
明确了“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功能定位,全省103家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基本剥离,以制造业为主,统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完善、滚动实施“一图三清单”。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完成8家开发区整合,调整81家开发区四至范围。突出重点,对45个有优势、特点的重点开发区在招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重点支持,同时,支持各地围绕自身优势和亮点创建单项示范。
全面推行“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93家开发区成立了运营公司,49个管委会履行运营公司出资人职责,运营公司逐步剥离融资平台功能,实行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运营公司逐步从“行政主导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