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为卷,奋斗作笔。自1996年转隶晋安区,王庄这片3.6平方公里的土地便与晋安共兴共荣。三十年来,在晋安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王庄街道在经济发展、城貌焕新、民生提质、治理增效的征程上步履不停,先后斩获“全国文明社区”“国家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多项殊荣,以三十载耕耘织就锦绣画卷,串联起6.2万居民的幸福生活。
王庄街道打造现代化品质街区。
商贸提质 动能集聚
三十年来,王庄街道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实现亿元突破,工业产值从无到有完成历史性跨越,批发业以247亿元规模为全区经济大盘作出贡献,综合绩效考评稳居全区前列。
消费业态迭代升级。早期“王庄大排档”的市井繁华,如今已升级为世欧广场(北区)、紫阳商贸中心两大综合体的潮流汇聚,600余家餐饮场所环绕周边,形成一站式消费新地标;五里亭茶叶市场华丽转型,世界茶港项目强势推进,打造国际化茶业枢纽。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福晟国际中心、珠宝大厦等12栋商务楼宇资源高效配置,吸引西门子轨道交通信号研发中心、阿里巴巴、今日头条等50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13家全国头部银行集聚形成金融服务矩阵,数字化、智能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185家规上企业、58家百万元以上纳税企业共同筑牢经济发展“硬支撑”。
城貌焕新 品质升级
“以前住旧屋区,配套老化,多有不便。现在街边有公园,走一段路就能坐上地铁,日子很舒心!”珠宝路老住户的感慨,道出了王庄的城貌变化。
三十年来,王庄街道坚持建管并重,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现代化品质街区轮廓日益清晰。
交通路网内联外通。地铁2号线贯穿东西轴线,福马路、福新路等4条主干道畅通外联通道,珠宝路、讲堂路等21条支路疏通内部循环,紫阳公交首末站辐射周边,“干支相连、区域成网”的交通体系,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市政建设破旧立新。高效率完成王庄旧屋区、紫阳钢材市场等12个地块改造,高标准推进6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惠及9956户居民;“三横三纵”沿线景观提升让街区品质跃升。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系统推进水系综合治理与河长制工作,社区河长获评“全国最美河湖卫士”;打造晋安河景观带,系统实施42处拆墙透绿工程,街角精品公园串珠成链,擦亮城水相融的生态底色。
民生温暖 优质共享
三十年来,王庄街道始终把群众期盼放在心上,每年近八成财力用于民生支出,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
养老服务暖心升级。在全区率先实现街道、社区“长者食堂·学堂”全覆盖,建成医养一体化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教育资源均衡布局。福州市实验幼儿园、市直机关幼儿园、王庄第一幼儿园等优质校释放普惠红利,福州则徐教育集团化办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创新社区领办公益性物业公司模式,全覆盖完成辖区无物业小区标准化管理;打造标杆型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网通办”进社区;打造省级“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暖心家园、红十字博爱家园等示范点精准回应群众多元需求。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市级双拥示范街、朱熹文化等主题街区彰显特色,“百姓讲堂”扎根基层,16支特色志愿服务队、27支群众文化社团联动发力,文明新风润泽万家。
治理增效 多元协同
三十年来,王庄街道深耕基层治理,实现了从“星火初燃”到“多元共治”的转变,治理质效双升。
党建引领聚合力。深化“1+X”社区大党委体系,组建行业“微网格”,实现楼宇、小区、楼栋党组织全覆盖;整合103家共建单位资源,依托“熹客驿站”、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推出百余项精准服务。
两岸融合示范先行。紧抓世界茶港建设契机,以“茶”为媒搭建交流平台,成立全省首个台胞茶人之家联谊站、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品鉴中心及五里亭茶叶商会,通过常态化开展互动合作,推动两岸“三茶”融合。
社会管理精细高效。高标准建成街道和社区两级综治中心,设9个社区近邻评理室,王庄司法所获评全国先进司法所。创新12345“未诉先办”机制,实现五里亭茶叶市场项目征迁“零投诉”,获评全国政务服务质效优化典范。(记者 赵铮艳/文 陈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