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待售面积连续八个月减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也在收窄。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采访发现,虽然楼市还是有所波动,但今年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优化政策的效果还在继续显现。
尽管是工作日,在北京丰台的一个新房项目售楼处,记者看到,大厅里坐着不少咨询买房或是办理手续的客户,沙盘上多栋楼宇已贴出了售罄标签。
销售经理介绍,以往十月过后,市场通常会进入一段平淡期,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客户的购房意愿比较高,周末接待客户量甚至超过了上个月。

丰台区某楼盘销售经理 任菁菁:明显能感觉到这一系列像降息等政策的落地叠加,对客户的潜在信心是有增加的。
不止这一个项目,记者发现,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多个新开盘的商品房项目入市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热销。
而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取的数据也显示,1-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总量同比仅下降1.9%,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收缩。与此同时,不少大中城市交易活跃,深圳、武汉、厦门、沈阳、南昌、南宁、贵阳、昆明等城市的一二手房交易总量,同比都在增长。

上海市某房地产中介门店经纪人 吴红文:我们今年的带看量相比去年的一月份到十月份,环比增长50%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楼市整体虽然仍在波动中,但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效果还在继续显现。房价降幅也在继续减小,前十个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降幅,自去年10月份以来,已连续13个月收窄。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 虞晓芬:反映了市场信心正在修复,市场已逐步摆脱盲目波动,向理性稳定过渡,主要表现是政策不再是单纯刺激规模扩张,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引导市场回归居住本质。
二手房正在逐渐成为市场交易主力
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今年前十个月,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住房发展进入存量时代,二手房对新房的替代作用正在不断增强。
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国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总量同比下降了1.9%。这里还要考虑到去年的10月份,房地产市场罕见地出现“银十”超“金九”的情况,去年的交易量基数更高。专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总量同比微降,说明目前市场的总需求基本稳定。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吴璟:今年住房成交的总量和去年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这也体现出因城施策、因地制宜所采取的各种止跌回稳的促进措施,也在逐步地发挥良性,而且是持续的作用。
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同比增长4.7%,二手房在交易总量中的占比达45%。上海、深圳、重庆、南京、常州、东莞等十几个城市的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同比增长超过10%。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 虞晓芬:目前二手房市场出现了不少积极的变化,一是住房需求,尤其是改善性需求持续释放,各地也出台增加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购房补贴等政策,市场也呈现出改善性需求增长的特征。
虞晓芬表示,二手房正在逐渐成为市场交易的主力,其根源在于供需结构的深刻变化。此前市场好,大规模开工与预售的商品房进入交付使用,使得此次新房供给量大幅度增加,不少二手房地段好、配套完善,更容易吸引有子女教育、养老需求等家庭。此外,部分二手房议价空间大,具备价格优势,也容易吸引很多购房人的关注。
土地市场:多地强化精准供地
而从土地市场看,变化也很明显。今年以来,各地积极通过精准供地或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增加企业拿地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
近日,北京公布了第八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项目用地清单,9个地块全部位于市场需求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较完善的区域。与此同时,杭州在供地策略上也突出“以需定供”,科学制定住宅用地计划,强化分类调控。针对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过长、存量用地过多、需求匮乏的区域,杭州已暂停新增住宅用地供应,确保土地投放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 虞晓芬:杭州主动调整土地的用途,增加市中心优质住宅用地的供给,匹配了改善型购房者的区域需求,房企拿地热情高涨,部分土拍的地价溢价率超过60%,土地市场活跃度的显著提升。
深圳统筹城市更新与新增住宅用地供应,更大力度出让优质居住用地;西安在五大城市更新片区实施配套先行,提升区域吸引力;而武汉则主动优化土地供给结构,满足不同层次对土地的需求。在刚刚启动的新一轮土地招商推介中,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联合东湖高新区、武昌区等,共推出近百宗地块,其中不乏多宗位于核心区域的住宅用地。
在各地持续优化土地出让条件、降低购地门槛、加大供应力度的背景下,土地市场成交活跃度稳步提升。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1—10月,全国前100家房企拿地总额达7838亿元,同比增长26.4%,延续增长势头。其中,杭州、北京、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土地出让金也实现同比增长。
政策组合拳
激发楼市活力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政策的“组合拳”力度在加大。为了促进楼市止跌回稳,各地持续推出包括购房补贴、房交活动、公积金优化等在内的政策“组合拳”,激发楼市活力。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0个城市出台了购房补贴或“以旧换新”类政策,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例如,广西投入1.2亿元财政资金,按住房每套1万元、车位每个10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云南创新推出“彩云住房消费券”,购买新建商品住宅最高可补贴15000元;山东济南则推出“卖旧买新”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给予最高10万元支持,有效衔接改善型需求。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吴璟: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城市的住房市场支持措施不仅保持了它的精准性,同时它的系统性也得到了显著的强化。比如把购房的补贴和后续的家装等补贴相结合,有助于形成一种联动的效应,也能够提振和释放内需。

除直接发放补贴外,各地还通过举办房交会等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市场热度回升。深圳连续开展商品房“走出去”推介和“好房节”促销;山东与济南联动举办高品质住宅展示交易会。
在刚刚落幕的重庆秋季房交会上,共推出优质商品房项目超百个,房源面积约240万平方米,二手房12万套,租赁住房2200套,累计接待到访客户1.4万组,线上访问突破百万人次。

今年以来,各地在住房信贷与公积金政策方面也作出重要调整,进一步增强了对居民合理住房消费的支撑。像上海、深圳对商贷利率不再区分首套、二套,北京、杭州、青岛等城市调整了住房公积金政策,包括提高贷款额度、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又提又贷”、支持直系亲属提取互助等。总的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从供需两端因城施策,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