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白瓜甜 产业绘新篇
闽侯大坂村“白地瓜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村民正在采挖白地瓜。林奥 摄
金秋时节,闽侯县小箬乡大坂村的田野间铺展着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绿油油的藤蔓下,村民们弯腰采挖,一颗颗饱满圆润的白地瓜破土而出。剥开表皮,洁白的瓜肉在阳光下泛着水润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气息。这片40亩的种植基地,正以亩产超1250公斤的硕果,叩响乡村振兴的“甜蜜之门”。
白地瓜在大坂村的种植史可追溯至清代。依托闽江沿岸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当年村民们撑船载瓜,沿水路将白地瓜贩运至福州城。“小箬大坂白地瓜”凭借其独特口感迅速占领福州大半市场,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标产品。年过七旬的村民老卓回忆道:“我祖父年轻时就是挑着担子把白地瓜送到码头,换回一家人的嚼谷。”
时光流转,传统农作物在现代农业浪潮中迎来新生。今年6月,大坂村党支部牵头开展规模化种植白地瓜,将零散种植整合为40亩示范基地。“我们不仅要守住老味道,更要让传统特产焕发新活力。”村党支部书记卓华灿站在田埂上,望着连绵的藤蔓信心满满。
大坂村的白地瓜为何能独树一帜?答案藏在这里的山水之间。闽江冲积形成的沙壤土质疏松肥沃,充足的光照与适宜的温差为糖分积累创造绝佳条件。种植户卓大姐捧起刚挖出的白地瓜如数家珍:“你看这瓜形圆润,表皮光滑,咬一口清脆无渣,甜味能沁到心里去。”
科技赋能让传统种植更精准。合作社统一选育脱毒种苗,从源头上保障品质。经检测,大坂白地瓜富含铁、锌、磷、钾等微量元素,其中可溶性糖含量达12%,兼具降血脂、补微量元素等功效,既是时令鲜果,又是养生佳品。
清晨5点,种植基地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手持特制锄头轻刨浅挖,避免损伤瓜体。刚出土的白地瓜经过分拣、去泥、包装,当天即可送达福州各大商超。“我们按果形、重量分级销售,精品果每斤售价可达普通果的两倍。”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乡里计划在白地瓜包装盒上印溯源二维码,手机一扫,种植过程一目了然。
电商直播也为农产品销售插上翅膀。在村口的直播间里,“新农人”小陈正对着镜头展示白地瓜的多种吃法:“切丝清炒爽脆可口,炖汤清甜润肺,当水果吃更是原汁原味!”短短2小时,订单量突破300单。接下来,村里计划开发白地瓜淀粉、果脯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我们正在申报‘一村一品’示范项目,打造白地瓜特色品牌。”卓华灿告诉记者,明年将扩大种植面积至100亩,并推出农耕体验项目,让游客亲手采挖白地瓜,感受乡村魅力。
夕阳西下,村民们将一箱箱白地瓜装车发运。车身上“小箬大坂白地瓜”的标识在余晖中格外醒目。(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林奥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