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创新实验室6年突破86项关键核心技术
创始人
2025-10-23 09:40:59

6年突破86项关键核心技术

闽都创新实验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超320亿元

闽都创新实验室6年突破86项关键核心技术闽都创新实验室外景。

在闽都创新实验室,创新的火花每日都在迸发:激光技术团队与企业工程师携手打磨设备升级方案,材料科学家与量子云码团队深入探讨新型油墨研发路径……跨学科协作,已成为实验室的常态。

自2019年成立以来,闽都创新实验室构建起“四链融合”发展体系,共建18个联合研发中心,转化成果200多项,孵化高技术企业30多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超320亿元,形成“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闭环。六年间,实验室累计突破86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30多项重大创新成果,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90余件。

技术突破

从技术壁垒到全球首个

闽都创新实验室6年突破86项关键核心技术汽车玻璃上印有量子云码。

过去,全球LED产业被国外“荧光粉胶技术”垄断,传统LED还存在散热难、光衰快、寿命短等问题。面对这些制约,洪茂椿院士团队未走老路,而是选择“荧光陶瓷”这一全新方向。经过两年多、上百次的配方调整,他们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荧光陶瓷和LED封装技术,推出全球首个千瓦级KCOB光源模组,打破国外在高功率LED照明领域的技术壁垒。

这款新产品寿命极长,超5万小时不出现光衰,且综合使用成本仅为传统产品的一半。因此,它不仅在福州马尾港投入使用,还成功打入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市场,实现“中国光源”走向世界。

此外,闽都创新实验室在绿光LED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开发的高质量绿光陶瓷薄片,以绿光陶瓷LED替代传统绿色激光光源,在保证超薄厚度的同时实现超高光效,发光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解决显示产业中一些长期受制于人的技术难题。

闽都创新实验室在高水平科研上的持续突破,推动福州光电产业不断发展。今年8月,实验室与福州技术市场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全省首家光电信息材料中试公共服务平台挂牌成立。这是福州推动创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重要举措之一,将为福建省光电领域科技成果提供小试中试服务,聚焦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瓶颈。

闽都创新实验室副主任郑发鲲表示,近年来,实验室突破精准肿瘤诊疗一体化稀土医用材料、超大功率荧光陶瓷LED、高功率皮秒激光器、新型显示等8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重大创新成果30多项,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90余件。

产业导向

成果转化超8000万元

走进闽都实验室的量子云码研发团队,可见食品、医药品、制造业品、化妆品等商品上都有一个数码标识,数码图案极不规则。

“这就是极难被复制的量子云码,相当于商品独一无二的身份证。”量子云码联合研发团队负责人、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烨介绍,量子云码单个码点直径仅30微米,码点微小,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基于庞大专利算法数据库和AI技术,输出无规则排列的微观码点图案,这种结构使其被复制后,码点会衰退模糊而无法识读,从物理层面实现极难复制。

同时,系统实施严格的码图全链路管控:一个码图只能在指定设备上生成一次,杜绝重复制作。更为关键的是,原始量子云码生成算法采取加密授权生产制度,从而保障非正规渠道不能生产量子云码,确保被追溯商品量子云码及信息的唯一性和真实性。

识别速度提升至毫秒级,实现手机快速扫描;研发工业级专用油墨,使量子云码能在玻璃、金属等材质上高效赋码;研发吸收型红外UV隐形墨水,让码完全隐形,却又能在特定条件下精准识读……近年来,闽都创新实验室与量子云码公司的合作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量子云码已拥有5项国际发明专利证书,且实现产业化。程烨说,如今,量子云码已服务超1000家企业,全球发码量超300亿枚,在医药、食品等20多个领域构建起数字化防伪生态。

近日,量子云码公司荣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外,量子云码公司与闽都创新实验室联合开发的“量子云码可信溯源编码标识关键技术”在片仔癀药业成功落地,为其打造的“防伪溯源系统及量子云码防伪标签案例”入选2025年中国防伪行业协会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等领域,服务近千家企业。

“量子云码可信溯源编码标识关键技术及应用”还入选202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优秀创新成果和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年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

量子云码公司依托闽都创新实验室快速发展,2024年产值突破1亿元,2025年初市场估值达12.1亿元,目前正处于上市辅导期。

这背后,依托的是闽都创新实验室“产业导向”的坚持。多年来,实验室多措并举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截至目前,实验室累计实现成果转化218项,转化金额超8000万元,在福州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

创新不止

争创国家科创基地

创新从未停歇。闽都创新实验室在科研攻关中不断取得突破——

黄博崇团队攻克第三代半导体研发中的晶圆翘曲、龟裂等共性技术难题,率先实现6英寸大尺寸低成本硅基氮化镓外延片量产,打破了国外在氮化镓、磷化铟等高端芯片领域的长期垄断,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弯道超车”提供有力支撑。

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李福山教授团队在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目前最快的量子点纳秒级稳态电致发光响应。该团队创新提出量子点结晶调控策略,通过引入离子液体参与量子点结晶过程,有效调控了量子点表面结晶行为。

此外,闽都创新实验室在安时级高性能水系锌锰电池方面也取得新进展,为开发高性能水系电池提供了可行且高效的技术路径。

作为全省首批省级创新实验室之一,蓬勃发展的闽都创新实验室已深度融入福州科创走廊“双核两廊十四片”总体格局,成为走廊建设原始创新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闽都创新实验室正积极谋划2025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与“两重”超长期国债项目,围绕智慧海洋、高能激光、空间互联网、MicroLED显示等方向布局,全力争创国家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更高能级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福州科创走廊注入硬核科技动力。

福州科创走廊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布局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推进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已落地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兴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福州紧扣“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建设核心战略,以“腾空间、装产业、留人才”为主线,践行“亮晒比学”激励机制,强化现场攻坚服务,实施动态监测调度,完善成效总结等举措,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记者 梁凯鸿 石美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增强看齐...  最新或2023(历届)增强看齐意识用系列讲话武装头脑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
汉字能被拼音文字替代嘛?废除汉... 现在的文字基本分为两种,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使用拼音文字的。意音文字是一种图形符...
AI狂潮面临“能源焦虑”,电力... 10月23日上午收盘,市场早盘震荡调整。板块方面,深圳国企改革、煤炭、文化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工程机...
为什么中国周边国家都把汉字废了... 提起“东亚文化圈”,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汉文化对周边地区影响确实很大,我们周...
边令诚为什么要陷害高仙芝 陷害... 高仙芝,高句丽人,唐著名的军事将领。公元747年,高仙芝以副节度使的身份率军征讨和吐蕃争夺的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