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道”奔涌 脉动东南
福州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绘写“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壮美画卷
市民体验滨海快线试运行(资料图片)。记者 陈暖 摄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强劲动脉,也是民生幸福的温暖纽带。
“十四五”期间,福州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全面完成主要规划目标与任务,绘写“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壮美画卷。
这是基础夯实、能级跨越的五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港口)预计累计完成795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预计累计实现2532亿元,年均增速达9%。
这是重点突破、连续攻坚的五年——滚动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9个,累计完成投资439亿元,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为现代化国际城市挺起坚实的交通脊梁。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一幅畅达、高效、绿色的立体交通宏图,已在有福之州徐徐展开。
经纬通达
铺就时代“快车道”
一道道干线公路穿越群山,一条条跨江通道飞越闽水,一座座交通枢纽拔地而起……“十四五”期间,福州干线公路骨架加速形成,通车总里程达11689公里,基本建成以福州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四小时通达网络”。一项项重大交通项目纵横经纬,为区域发展打通了奔涌向前的经济血脉——
跨江连城!道庆洲大桥、城区北二通道等14个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新增里程138公里,显著增强主城区对外快速通道联系能力。
轨道疾驰!福厦高铁将双城通行时间压缩至56分钟,地铁4、5、6号线与滨海快线开通运营,超2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网累计承载旅客突破13亿人次。
向海图强!罗源湾、江阴港区一批深水泊位建成投用,全国首条双股道电气化移动式装车线在福州可门港投用,让“通江达海、货畅其流”的景象在福州海岸线上生动演绎。
振兴乡村!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950公里,改造危桥84座,新增通硬化路自然村532个,农村公路总里程达9493公里。福清市、连江县分获“四好农村路”全国和省级示范县称号,一条条“最美乡村路”成为沿线村镇奔向富裕的康庄大道。
人享其行
勾勒民生“暖”底色
交通通达,通的是幸福生活,达的是民心梦想。“十四五”以来,福州交通将发展的温度融入民生服务,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温暖答卷。
出行更便捷了——全市累计新建改造公交站台556个,新增优化公交线路331条,中心城区地铁站百米内公交覆盖率提升至77.8%。如今,每天有上百万市民享受着“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的无缝衔接服务,换乘“最后一公里”愈发顺畅。
服务更贴心了——出行选择愈发多样,服务直达民心所向。29条定制客运线路满足个性化出行;144条客货邮融合线路与2032个客货邮融合服务点深入城乡,实现全市121个乡镇全覆盖;元翔快线入选全国旅客联程运输品牌,让“人享其行”有了更高品质的注脚。
发展更绿色了——全市累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313辆,新能源车辆占比高达94.76%,公共交通基本实现电动化。14条直达金砖国家的“金砖航线”畅达世界,连接8个成员国23座港口,推动国产汽车及配件、电动汽车等“新三样”商品加速出海,驶向全球市场。
数字赋能
治理效能大提升
改革创新是驱动行业前行的内生动力。“十四五”期间,福州交通以数字赋能破题,以制度创新开路,让行业治理的成效切实可感。
审批服务实现质的飞跃。从业资格证照实现“秒发”、车辆年审窗口“搬”进企业成为现实;在建立全国首个“海事、船检、运政”三部门协同办证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海运畅行”跨部门政务服务,将审批效率提升80%以上,相关经验获全省推广,打造出福州优化营商环境的“交通样本”。
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通过建立健全核查处置与轮训指导机制,强化安监平台与动态监控系统应用,“十四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年均亡人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分别降低12.5%和23.8%;率先实现危货运输电子运单全覆盖,使用率超99%,居全省首位;首创的内河渡口“一渡一策”精细化管理机制,作为典型经验获交通运输部全国交流。
智慧监管能力全面提升。科技正为福州交通运输装上“智慧大脑”。闽江航道90座航标实现“在线监测”;福州港罗源湾码头“远程操控装载机清舱”项目入选智慧化赋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典型案例;建成投用1个市级、8个县级科技治超监控中心,依托32个路面动态监控点,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85.96%,科技赋能让交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江海奔流,大道如虹。从贯通城市的轨道交通到连接世界的远洋航线,从绿色电动的公交网络到智慧精准的行业治理,福州逐步构筑起功能完备、内联外通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州将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布局,让交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动力。(记者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