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英。
在福州新区(长乐区)的乡间,锣鼓声一响,戏台前便聚满了人。台上唱的是闽剧,台下看的是乡情。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位幕后人物——高海英。
2000年,长乐人高海英牵头创办了壹加壹闽剧团。25年来,她用一颗赤诚之心,让闽剧在乡村重新“亮”了起来。近日,记者采访了她。
“闽剧不能只躺在老本子里,得跟乡亲们的日子‘贴’在一起。”高海英常说。
2017年,在“三下乡”活动中,她带领剧团推出原创闽剧《收礼》,以生动活泼的福州语讲述移风易俗的故事。这部戏不仅在巡演中赢得20多个村的热烈反响,还引来其他剧团“求剧本”。高海英笑着说:“能帮乡亲们明白事理,这戏才有生命力。”
在创新之余,她对传统剧目也满怀热情。经典戏《潼关情》经她打磨,加入快板唱段,既保留古韵,又呼应时代。该剧至今演出300多场,成为剧团的“看家戏”。2024年,剧团创排的折子戏《梅花蔡夫人》更让闽剧“走出去”。该剧以明代闽人后裔蔡红亨远嫁琉球,传播刺绣技艺并促进中琉友好的故事为蓝本,融入琉球舞蹈元素。“闽剧也能讲好中国故事。”高海英自豪地说。
“剧团里大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说起这点,高海英眼里闪着光。她深知,年轻人不是不喜欢闽剧,而是缺乏接触的机会。为此,她积极邀请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前副院长陈建军等驻团指导。年轻演员黄伟亮在她的鼓励下苦练三个月,最终荣获福建省水仙花戏剧奖民营组金奖。剧团里的年轻人,正用青春的活力为古老戏台注入新声。
如今,壹加壹闽剧团已成为福州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25年不算长,我们做的这点事算不了什么。”高海英说,只要乡亲们喜爱“壹加壹的戏”,她就还能坚持做下去。
夕阳西下,戏台又搭起来了。锣鼓声起,高海英站在侧台,看着年轻演员在台上演绎。那悠扬的唱腔,穿过稻田与村落,飞向远山,也飞进一代代长乐人的心里。(记者 陈坚 通讯员 姜亮/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