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全球最大的高空风力发电核心装备“5000平方米做功伞”在北京正式启运前往内蒙古测试,标志着我国首个高空风能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伞梯式陆基高空风力发电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正式进入现场放飞试验测试阶段。
高空风力发电系统由空中组件、牵引缆绳和地面组件三部分构成。此次交付启运的做功伞是空中组件的核心装备,展开面积达5000平方米,相当于12个标准篮球场。
中国能建首席科学家 罗必雄:相比较常规陆上风电,高空风电可节约95%的占地,减少90%的用钢,并可使度电成本降低30%,同时可串联多个飞行器,在大型化、商业化上具有明显优势。
高空风能作为尚未规模开发的新能源“无人区”,具有风速高、风向稳定、风能密度大等优势,蕴藏着巨大潜力。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浮空器技术、轻量化电机系统技术的发展,高空风能发电技术的价值逐步凸显,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可持续、可再生的能源解决方案。我国是世界高空风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在高空风能利用领域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全产业链技术与设备自主可控。
中国能建首席科学家 罗必雄:这一项目试验标志着我国高空风力发电由千瓦级向兆瓦级迈进,高空风能捕获从1000米向3000米,甚至5000米迈进,未来可极大带动航空、能源、环保等高空风能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此次启运的做功伞将运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正式开展现场放飞试验测试工作。
新闻链接:300米以上的高空如何捕获风能转化为电能?
高空风力发电是利用能自主停留空中的“飞行器”,捕获300米以上高空风能,实现风能与电能转换的新能源技术。目前主要有陆基和空基两种技术路线。
陆基高空风力发电,即发电机置于地面,把本身不发电的轻量级飞行器置于空中捕获风能,通过飞行组件捕捉风能带动缆绳往复牵引地面发电机转盘旋转,从而产生电能。
空基高空风力发电,即发电机悬于空中,把轻型风力发电机搭载在轻量级飞行器上飞行,空中发电。
陆基高空风力发电系统因其大容量、功率可拓展的特点逐渐成为高空风力发电研究的主流技术路线,其核心原理是由缆绳串联起多个空中做功伞组件捕获高空风能并产生空气动力,空气动力再通过缆绳牵引地面发电设备进行发电。
目前,我国出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等系列政策,将高空风力发电技术写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