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福州新区滨海新城。
十载砥砺奋进,十载春华秋实。9月1日,记者从福州新区设立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全国第14个、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十年来福州新区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立足十周年新起点,福州新区还将多方面重点发力,奋力谱写新篇章。
十年成绩斐然
据了解,2015年获批以来,福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保持8.4%、13.1%、8.4%的年均增速,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3300亿元,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福州新区构建起以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粮储与食品、生物医药健康、文旅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大东海、恒申等超五百亿级龙头企业,形成纺织、化工新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万华、中景、坤彩等国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多项产品产能全球第一。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1亿度清洁电能。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装机总容量达300万千瓦,目前建设规模全省最大。
改革开放方面,新区勇当“试验田”,推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多元化住房保障等一批创新举措。长乐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江阴港区联通13条“丝路海运”航线,中印尼“两国双园”等开放平台加速崛起。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地铁6号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天津大学福州校区等重大设施和配套相继投用,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福州港松下港区。
未来多方面重点发力
立足十周年新起点,福州新区将紧扣高质量融合发展主线,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新区示范引领作用,从多方面重点发力,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强化战略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新区将全面对照“三区一门户一基地”战略定位,近期聚焦“两点一线”,远期统筹“一核心四组团”,落实好“十五五”谋篇布局。通过梳理优化“1+N”规划体系,高效配置土地、项目、产业等要素资源,推动宏伟蓝图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规划图、路线图、项目图和施工图。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数字经济引领,巩固“天上三朵云、中间两中心、地上两条路”数字基础设施优势。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化“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宜业宜居”的融合发展模式,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构建竞争力强、韧性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改革开放,提升门户枢纽功能。加快长乐机场二期扩建,打造3600万人次级区域枢纽机场;推进江阴港区、松下港区建设,畅通海铁空铁多式联运网络,构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发挥闽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等平台作用,深化经贸规则对接,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突出两岸融合,持续扩大对台产业合作,支持现有台企发展壮大,积极引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台资项目。优化台胞服务,积极兑现租房补贴、免费住宿等政策,不断提升台胞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另据介绍,福州新区将加快建设大学城二期,预计将引入五六所院校,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大学城。(记者 陈坚/文 林双伟/摄)
上一篇:福州交警多措并举保障道路通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