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成都治堵10个月
华西医院片区拥堵指数下降25.6% 37个路口过街等待时间平均减少12秒
交警在华西医院片区指挥交通。
成都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管理平台。“之前我们都不相信这条路能这么通畅!”家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附近的73岁大爷俞涤生指着电信路连连感慨。华西医院是我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地处成都市核心区,单日门诊及急诊总量近2万人,但华西医院片区内道路宽度相对较窄,道路资源较为有限,存在较为突出的拥堵问题。
2025年2月19日,华西医院周边道路交通组织正式调整。8月20日,由公安部主办的“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时隔6个月,记者回访华西医院片区,据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一分局副局长陈一哲介绍,华西医院片区交通组织优化调整后,片区拥堵指数由实施前的3.28下降至2.44,降幅达25.6%,早高峰拥堵时长缩短约半个小时。
华西医院片区仅是成都众多堵点中的一个,2024年10月底,成都正式启动“开门治堵”,时隔10个月,治理后的点位拥堵指数明显下降。针对“龟速车”致堵问题,目前已给600余辆常态“龟速车”驾驶员推送提示短信,300余名违规驾驶员受到处罚。
治理交通拥堵
群众幸福感、患者就医效率双提升
华西医院片区交通拥堵的良好改善,得益于成都交警为其“量身定制”的治堵方案——“分区抵离、分点上下”。“南区有华西医院、公行道停车场,主要服务于开私家车来看病的群众,北区没有停车场,承担起网约车、出租车临时停靠的任务。电信路(公行道至黉门后街)人流量大,可达到每小时3000人左右,这一路段工作日的7:30至18:00时段,禁止机动车通行,方便行人步行。”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处优化科副科长王旭东告诉记者。
下降的是拥堵指数,提升的是群众日常出行的幸福感。“之前电信路从早上6点多就堵得水泄不通,有次我从电信南路坐公交去人民南路,不到1公里50分钟都出不去。”而现在,这种堵得让俞大爷心烦的场景已彻底成为过去。
8月20日,记者来到紧邻华西医院的电信路与公行道交叉路口,在交警的指挥下,车辆与行人正在有序、顺畅通行。路边随处可见的道路指示牌,也为不熟悉路况的驾驶员指明了方向。
同时,治堵给华西医院每日数以万计的患者带来实打实的便利。“我们医院门诊一年的就诊量在500万人以上,12%左右的患者都是危重症,及时就医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而现在,患者的就医效率更高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曹钰表示。
优化信号配时
过街等待时间平均减少12秒
拥堵指数的下降,除了精细化交通组织的调整外,还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在暑期,不少成都市民发现过街更快了,“为了减少市民在烈日下暴晒,针对主干道无遮阴路口,我们优化了37个路口信号配时,提高路口红绿灯转换效率,过街等待时间平均减少12秒。”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设施处民警郑荣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23个区(市)县共有9400余个信号灯路口。其中,核心区超过3000个,联网率达到93%。成都交警依托“成都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交通仿真等技术手段,精准优化信号配时,实现路口提效、路段提速、路网提能。
研发治理系统
300余名交通违法“龟速车”司机被罚
成都交警依托大数据还自主研发了“龟速车”治理系统,只要有车辆异常缓慢行驶,系统立刻就能精准识别,如果是因为拨打手机等导致的“龟速”行驶,驾驶员将受到罚款100元、记3分的处罚,最快可实现30秒识别认定。
据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信处保障科科长徐海丰介绍,系统运行以来,成都交警精准发布“龟速车”安全提示8000余次,对600余辆常态“龟速车”驾驶员推送提示短信,发现300余名“龟速车”驾驶员存在开车打电话等分心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并推送交警分局查证处罚。
近年来,成都在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一及“不限购、不限外、少限行”的政策背景下,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全国排名保持在15-20位之间。“下一步,成都交警将持续深化交通智慧治理,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积累更多经验。”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情指中心指挥室副主任祁炳森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恬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