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成都国家级种业基地有了社会化服务中心
本报讯(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8月21日,随着第一批10吨水稻种子缓缓进入烘干设备,国家制种大县杂交水稻社会化服务中心项目正式启动运营。据悉,这是成都首个杂交水稻制种社会化服务中心,标志着这个国家级种业基地全生产周期服务链条进一步补齐,将更好地服务于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
据悉,邛崃市是首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年均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2.8万亩,大田水稻种植面积约28.2万亩,承担了成都市80%的“三杂”种子良种繁育任务。但之前该区域内专业化、综合性的杂交水稻制种农事服务中心比较缺乏,烘干损耗率较高。
2024年5月,邛崃市引入成都种业集团投资建设国家制种大县杂交水稻社会化服务中心,总投资约2400万元,位于邛崃市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核心区的临邛街道马桥村10组。该中心集育秧、烘干、精炼、仓储于一体,其中烘干仓储精炼中心约2700平方米、育秧中心约1200平方米,配置立体式种子烘干设备18台,自动化育苗设备2台,播种流水线1台,自动码垛机13台(套)。“今后这里日烘干种子能力约300吨,能够服务6000亩制种面积、5000亩育秧面积。”据成都种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还可以提供其他综合性服务,比如农业生产资料的集采集配、种植技术指导、制种育秧科普研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