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目前,消化道肿瘤呈现“三低一高”的特点,“三低”即早癌诊断率低、五年生存率低、手术切除率低。“一高”则是进展期癌症占比高。主要原因是,胃肠道肿瘤在早期几乎无明显症状,且容易和其他症状混淆,一旦发现,往往已经失去了治疗机会。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早期发现胃肠道肿瘤呢? 广外医院急诊科医生孟祥提醒公众,预防胃肠道肿瘤,早期内镜筛查是关键。
胃肠镜筛查有必要吗?
胃肠镜检查是最有效的胃肠道疾病筛查手段和重要的诊疗手段。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尽早筛查并及时治疗胃肠道肿瘤,是降低人群胃癌、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目前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结直肠癌发展遵循从息肉到癌的特点。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存在一定的时间窗,这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机。另外,有部分结直肠肿瘤进展非常快,一经发现应尽早进行内镜下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此外,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分期紧密相关。早期肿瘤和晚期肿瘤的预后差别极大,这就更强调了早期胃肠镜筛查的重要性。
哪些人群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专家表示,消化道肿瘤从癌前病变到进展期通常需要多年时间,早期发现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达到完全治愈。但如果等到出现消瘦、黑便、持续便血等症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和费用大增,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40岁是一个分水岭,患者在40岁以后胃癌的发病率会有明显升高;45岁以后,肠癌发病率会有明显升高。因此,建议公众40岁之后都进行胃肠镜检查。
除了年龄因素选择胃肠镜检查以外,一些高危人群也需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长期抽烟喝酒、高盐饮食、有肿瘤家族史或者身体有突然变瘦、黑便等“报警症状”的人群,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安全不安全?
有些人觉得胃肠镜检查不太安全。其实,任何一项医疗操作都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胃肠镜检查也不例外。
不过,总体来看,胃肠镜检查是相对安全的。其并发症主要包括可能的出血、感染,以及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发生的消化道穿孔。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药物过敏或者麻醉相关风险也是存在的。然而,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上述并发症的出现风险极低,且通常可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和护理来有效避免及控制。
温馨提示:公众不能因为没有症状而忽视胃肠镜检查。尤其是胃癌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到达了一定年龄后,要尽早接受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前准备
明确健康状况 在做胃肠镜检查之前,医生需要掌握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明确是否适宜做胃肠镜检查。因此,需要告知医生自身所患疾病及发展情况。例如,若是存在腹膜炎等疾病,就不宜进行肠镜检查。除血常规等检查外,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还应进行心电图检查。
提前调整饮食 在胃肠镜检查前24小时,应保持低纤维饮食,尽可能食用粥、软面条等半流质饮食;减少水果、蔬菜等富含植物纤维、不易消化的食物;预先清理肠道,结直肠是存储粪便的场所,若不能及时将粪便彻底清理,可能会对肠镜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应给予适量泻药,排空肠道,以免其中残留粪便,使医生难以准确观察结肠黏膜。
遵照医嘱停药 受检者如长期服用药物,应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停药。通常,降糖药应在检查当天暂时停用,直至检查完毕;高血压药、甲状腺疾病治疗药等,可在检查当天早上饮少量清水送服。
严格禁食禁水 一般来说,进行胃镜检查前,应禁食6小时以上,并禁水2小时以上。若受检者存在梗阻或胃排空障碍等现象,还应酌情延长禁食禁水时间。肠镜检查前,需要禁食4-8小时,禁水时间大于2小时。
胃肠镜检查后注意 胃肠镜检查后如无特别异常则可以进食,开始以流食、软食为主,如未出现不适,可恢复正常饮食。如果患者进行了病理活检,检查后两小时才能饮少量温水,如未出现不适,3天内可以进食半流质食物,忌食生、硬、辣、烫食物,以利于创面愈合。
温馨提示:选择麻醉胃肠镜须有家人陪同。术后1小时内,可能会感觉头晕、乏力。检查后,当天不要驾驶汽车、电动车,以防发生意外。全麻胃肠镜后一般2小时可进食,过早进食有误吸等风险。
□本报记者 陈曦
上一篇:以案为鉴传薪火 实训赋能锻精兵
下一篇:冯道为官:以持重镇俗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