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积极财政政策陆续落地,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今年前7个月广义财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约15.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广义财政支出约21.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3%。广义财政支出超出收入约5.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7%。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是衡量财政政策扩张程度的重要指标。今年前7个月广义财政支出增速(9.3%)明显高于经济增速(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折射出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地。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认为,整体来看,前7个月财政数据总量和结构基本延续持续改善趋势。在土地收入维持平稳、印花税(含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增长情形下,7月广义财政收入增速改善、回暖。在政府债发行前置下,广义财政支出力度加快上行,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广义财政收入降幅持续缩窄,直至今年前7个月这一数据与去年同期持平。这主要得益于税收收入和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降幅的缩窄。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5%,此后四个月税收收入保持增长,使得前7个月这一降幅缩窄至0.3%。
税收被称为“经济晴雨表”,税收收入向好也映射经济向好。增值税等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股市成交活跃带动了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增长和个人所得税等增长,企业利润小幅改善使得企业所得税收入降幅不断缩窄。不过,受物价低迷等影响,税收收入增速仍低于经济增速。
为了稳楼市,部分核心城市加大优质地块供应,深圳、苏州等地一些优质住宅用地刷新了当地楼板价新纪录,这也带动了土地出让收入回暖。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降幅不断缩窄,今年前7个月土地出让收入约1.7万亿元,同比下降4.6%。
尽管广义财政收入逐步回暖,但也仅为去年同期水平,为了保持支出扩张力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快发债筹资,投向重大项目、防范风险等领域。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今年前7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8.9万亿元,同比增4.88万亿元。
在财政收入和债务收入支撑下,今年广义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从资金使用来看,民生领域支出不断加力,得到充分保障。比如,社保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支出增速均高于总体支出增速。
随着近期养老金提标、3岁以下育儿补贴和幼儿园大班免保教费等系列政策落地,民生支出持续加力,这也体现了财政资金更多“投资于人”。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下半年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显然,财政支出重点依然侧重于兜牢民生底线。
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特别国债等加速发行,以及后续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出台,广义财政支出或仍将保持一定力度。
今年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明显,市场担心下半年财政支出力度退坡。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瑜认为,即便年内不再推出超常规增量政策,下半年财政真实支持经济的力度或也不逊于上半年——测算下半年调整后的财政支出增速(即直接拉动经济的财政支出增速)4.1%~6.7%(上半年4.5%),且匹配4.7%~4.8%的下半年经济增速目标。
为应对实际经济社会变化,财政依然留有“余招”。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今年6月,蓝佛安作《国务院关于2024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