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以色列国防军开启“新的战斗阶段”,地面部队已控制加沙城郊区。以色列安全内阁拟于21日批准攻城方案,总理内塔尼亚胡下令加快作战时间表。
此番行动正值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同意加沙停火最新方案之时,不仅已遭到以色列内外的强烈反对,还将把加沙城近百万居民逼入绝境。
然而,以色列政府仍不为所动,执意推进地面行动。
步步“吞食”
加沙城位于加沙地带北部,是巴勒斯坦最大、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拥有数千年历史,也是哈马斯2007年控制加沙后的行政和军事核心基地,被以色列视为哈马斯“最后据点之一”。
19日,以色列防长卡茨批准对加沙城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基甸战车2”。
20日,以军宣布三个旅正在展开地面行动,已控制加沙城郊区,迈出进攻加沙城的第一步。军方还宣布征召约6万名预备役军人,分担国内防务,确保现役部队全力投入前线作战。
当晚,内塔尼亚胡下达指示,要求以军缩短攻克加沙城、消灭哈马斯的时间表。据称,内塔尼亚胡或于21日批准上述作战计划。
军方消息人士称,“我们将进入新的战斗阶段,在加沙城及其周边地区采取渐进、精准的行动。”
这一系列快速进展让人应接不暇,但并不令人意外,其实是对此前“接管加沙”方案的落实。
早在8日,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安全内阁已批准内塔尼亚胡提出的“消灭哈马斯”提议,国防军准备“接管加沙城”。
当时,声明仅提及“接管加沙城”,而非内塔尼亚胡此前宣称的“控制整个加沙”,引发外界关注。
与此同时,以色列安全内阁会议通过了所谓“结束战争五原则”:解除哈马斯武装、接回所有被扣押人员、实现加沙地带非军事化、保持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安全控制、建立既不归属哈马斯也不归属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民事政府。
这似乎是以色列此前三大目标(解救人质、消灭哈马斯、消除加沙对以安全威胁)的升级版。
从“整个加沙”到“加沙城”,以色列最新行动有何考量?内塔尼亚胡又为何下令加快攻势?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以色列攻打加沙城,延续其对加沙前景的总体战略设想,旨在实现四方面目标。
其一,解救人质。目前难度很大,存活人员所剩不多。
其二,消灭哈马斯、占领加沙。以色列正朝这一方向努力,已锁定其两三个据点,准备发起最后的致命一击。
其三,扶植“傀儡政权”。以色列希望建立一个既非哈马斯、也非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民事管理机构,作为其代理人,以降低直接管理成本。
其四,居民迁移。加沙地带仍有200多万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试图通过迁移,彻底改变加沙的地位和属性。周边国家明确抵制这一计划。据称,以色列正与南苏丹等国接触。
基于上述目标,“加沙城只是以色列行动的第一步,其最终目标仍是逐步控制整个加沙地带,但前提是消灭或驱逐哈马斯。”丁隆说,以色列安全内阁此前只提“加沙城”不提“整个加沙”,主要出于能力与成本考量——
它不可能一次性“吞下”整个加沙。要想实现长期控制,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包括军事伤亡、财力负担、舆论压力等。因此,它选择分阶段进行,先集中控制加沙城及哈马斯主要据点。
引人注意的是,以方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攻占加沙城风险很大。据信许多幸存的人质仍被关押在那里,而哈马斯很可能已在相关地区准备了炸药,以防以色列的袭击。
遍体鳞伤
截至目前,以色列已控制加沙约75%的区域,剩余约20%仍在哈马斯手中。面对以色列新一轮猛攻,哈马斯的承受能力将成为下一步局势的关键。
同在20日,哈马斯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军方无视调解方(埃及和卡塔尔)努力执意批准“基甸战车2”军事行动。
仅两天前,哈马斯已同意调解方提出的加沙地带最新停火方案。内容包括初步停火60天,释放超过一半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以换取数量不详的巴勒斯坦囚犯。
据称,以色列已收到此提议,但未作出官方回应,也没有派团参加谈判的计划。埃及则强调,现在球在以色列手里。
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德尔默在法国会见卡塔尔官员时“开条件”称,只有所有被扣押人员被释放,才能达成停火协议。以色列防长卡茨指出,哈马斯之所以突然松口,显然担心以色列真的征服加沙。
那么,哈马斯为何率先对停火提议点头,它真的如以色列军方所说“遍体鳞伤”、弹尽粮绝吗?
丁隆指出,哈马斯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游击队式组织。经过近两年的沉重打击,它的处境异常艰难,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
一方面,哈马斯领导层遭重创、组织结构被打散、武器和粮食补给几乎断绝、外部支持稀少。据以军称,其成建制的据点只剩两三个。但哈马斯求生意愿强烈,深知战事继续对其极为不利。
另一方面,哈马斯不仅是政治组织和武装力量,更是一种意识形态,核心是武装抵抗以色列和伊斯兰主义思想。它“藏兵于民”,与加沙民众紧密融合,让以色列难以通过军事手段彻底消灭。只要以色列占领持续,抵抗思想就不会消失。双方的较量仍将持续。
野心膨胀
以色列战鼓不息,加沙大片土地化为焦土,逾6万名巴勒斯坦人丧生,人道灾难不断加剧……国际社会和以色列国内反对声四起。
法国总统马克龙20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以色列即将实施的军事行动将给民众带来“灾难”,并可能引发“永久战争”。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多国近期宣布,将于9月承认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全国多地连日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约100万人走上街头,指责内塔尼亚胡向公众撒谎。民调显示,以色列民众强烈支持在确保人质获释的前提下结束战争。
然而,尽管抗议声浪汹涌,内塔尼亚胡仍我行我素。他抨击抗议活动助长哈马斯士气,坚称将推进攻克加沙城计划。
与此同时,美国继续为以色列撑腰。美国总统特朗普19日还在受访时将内塔尼亚胡称为“战争英雄”。
22个月过去了,加沙冲突真的“无解”吗?
丁隆认为,加沙近期达成停火协议的希望仍渺茫。战争逻辑几乎完全由以色列的内政需求及其地缘政治图谋主导。即便哈马斯有意停火,以色列恐怕也不愿给予机会。
短期来看,以色列希望沿既定战略乘胜追击。它已为此投入大量军力、人力、财力,并承受国际舆论压力。如果此时放弃进攻,既不符合其行动逻辑,也偏离内塔尼亚胡政府“以战养政”的总体方略。
长远来看,自2023年10月以来,冲突的烈度、范围和深度远超哈马斯最初预期,不仅让加沙满目疮痍、哈马斯几近被摧毁,其外溢效应更波及整个中东:叙利亚阿萨德政权被推翻,伊朗与以色列直接交战,什叶派“抵抗之弧”几已断裂。
在此过程中,以色列的军事冒险主义空前膨胀,甚至超过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时期。它试图借机谋求类似“第二次建国”的战略跃迁,有意彻底改写加沙局势,重塑中东整体地缘政治格局。
此外,美国一直采取偏袒、纵容态度,近期又将主要精力放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以色列施压减轻,使得加沙停火议程被进一步搁置。
接下来,以色列会否很快攻入加沙城内部;它会对最新停火方案作何回应;以色列议会复会后,内塔尼亚胡及其内阁会承受怎样的压力;美国会对加沙问题投入多大关注……多方面因素值得重点关注。
原标题:《深度 | 兵控郊区,以色列为何急攻加沙城?》
栏目主编:杨立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安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