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拓日新能涨0.27%,成交额1.75亿元,换手率3.37%,总市值52.85亿元。
异动分析
硅能源+HJT电池+POE胶膜+光伏概念+芯片概念
1、根据2023年4月22日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在乐山产业基地投入了新的多晶铸锭炉,自主研发多晶硅碎料提纯再利用技术,用于硅片的生产,部分硅片直接供应给电池片生产厂家,部分硅片通过代工电池片后用于自身组件的生产,有效地降低硅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2、公司在光伏HIT电池方面较早涉足,并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公司承担了深圳市科创委的MW级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研发项目,成功完成并通过验收。不过由于HIT电池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公司暂时没有继续进行批量化生产,目前公司主流产品依然是单晶硅、多晶硅与非晶硅太阳电池。
3、2022年半年度报告:光伏胶膜为光伏组件封装的关键辅材, 对电池片起到保护和增效作用, 也是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寿命的关键性材料。 随着大尺寸、 双玻组件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 光伏辅材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目前, 公司已具备量产高透型、 高截止型、 白色 EVA、 POE 等光伏胶膜产品的能力, 且产品已实现全面自用。
4、2024年年报,拓日新能是中国光伏行业中率先实现装备自制化、工艺自主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较早可同时生产三种太阳电池芯片并且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持续创新、稳健发展,是国内较早打通并拥有“从砂到电”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支架、光伏接线盒、多样化便携式太阳能民用消费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及运营等业务。
5、根据上市公司22年年报。拓日新能是中国光伏行业中率先实现装备自制化、工艺自主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较早可同时生产三种太阳电池芯片并且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不同行情独立判断)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995.77万,占比0.06%,行业排名83/102,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5.37亿,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
区间 | 今日 | 近3日 | 近5日 | 近10日 | 近20日 |
---|---|---|---|---|---|
主力净流入 | -995.77万 | -138.37万 | -1812.74万 | -2590.34万 | -1.52亿 |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7517.89万,占总成交额的7.32%。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3.82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3.82元,近期该股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3.73,注意支撑位处反弹,若跌破支撑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下跌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侨香路香年广场A栋8楼,成立日期2002年8月15日,上市日期2008年2月28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研发、生产、销售非晶硅、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光伏玻璃30.73%,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29.99%,电费收入29.86%,工程收入5.36%,其他收入2.85%,其他光伏类产品1.22%。
拓日新能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电力-光伏发电。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绿色电力、BIPV概念、特种玻璃、光伏胶膜、多晶硅等。
截至7月31日,拓日新能股东户数9.77万,较上期减少7.85%;人均流通股14253股,较上期增加8.51%。2025年1月-3月,拓日新能实现营业收入2.54亿元,同比减少10.51%;归母净利润-4081.44万元,同比减少1708.10%。
分红方面,拓日新能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7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449.80万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3月31日,拓日新能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277.05万股,相比上期减少289.95万股。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