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非遗”到“全球餐桌”,看“郫都味”如何圈粉“世界胃”
创始人
2025-08-21 11:33:07
0

文丨李国雄

杨国福追赶着豆瓣香,到了成都,他把统一全球口味的“中央厨房”设在了郫都区川菜产业城。

追求高标准的杨国福,也算是君子好逑。

十年前,哈尔滨的杨国福跨越3000公里来到西南,为的是解决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随着杨国福麻辣烫门店以每年数百家的速度扩张,代工厂的产能已捉襟见肘,杨国福明白,若想真正掌控这碗汤的命脉,必须扎根中国调味品的核心腹地。

他需要的也不仅是一座工厂,更是一个能支撑万店规模的“中央厨房”。

这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工程,仅用了677天就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央厨房”的落地,让杨国福麻辣烫真正开启了快速发展之路,一碗好汤,“一日千里”。

郫都区杨国福智能工厂

一碗未来的“汤”

一次海外调研,让杨国福感受到了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的可能性,一碗“麻辣烫的变革”也由此开始。

“十年前,我在德国科隆国际食品机械展览会的展厅里驻足良久,一条生产线,从灌装机、混料机再到风送系统,所有设备联动成为一体,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杨国福回忆道,早在2012年参观韩国自动化工厂时,“未来工厂”的种子就已种下,工业4.0的无形压力、食品安全健康的大趋势、食客愈发挑剔的口味要求,让他嗅到了非变不可的气息。

2015年,他专赴德国寻找最顶尖设备,凭借考察所得的见闻和国际化的视野,他们投入巨大资源,系统地引入、整合世界领先的技术装备和智能化理念,最终在川菜产业城这片土地上扎根、开花。

杨国福智能工厂德国solide食品原料风送系统

“荷兰飞马的混料机能在30秒内均匀混合且不发热破坏原料”“阿特拉斯空压机确保进入生产线的空气经过烘干、消毒与压缩”“在德国科隆展会上引进的‘风送系统’,一条生产线仅有4人操作,2人投料,1人控制电脑配料,1人监控设备。”进入企业的生产区域,杨国福如数家珍,整个车间不是“无人区”,但人员精炼。

光滑到反光的地板,对工厂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反映了杨国福对标准、效率及生产环境的重视,他指向一个不起眼的地漏说:“整个工厂使用德国进口地漏,每个单价不菲,所有地漏与不锈钢管道的投入就达1600万元。”据了解,这种地漏的双层物理胶圈能有效隔绝蚊虫和异味,保障车间内部30万级洁净度,达到“制药级”标准。

杨国福智能工厂日本三光机械株式会社香辛料包装机

也只有在如此洁净、受控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原料和半成品,后续的精密检测数据才具备真正的参考价值。

步入杨国福工厂的品控实验室,氛围沉静。技术人员正操作着新添置的安捷伦检测设备,这里的工作是将模糊的味觉转化为精确的数字。

“我们要测量花椒的麻度、辣椒的辣度、盐的咸度,所有进场原料必须经过实验室检测,符合安全与品控标准才能使用。”杨国福进一步介绍,“新品研发,口味调整都要用到这套设备,比如针对北方顾客多加盐分,南方顾客糖多一些,具体加多少,未来都要基于这些数据模型。”

对杨国福来说,“南甜北咸”等国内区域口味差异已是基础课题。他如今面对的是一张全球味蕾地图,目标是在全球任何地方,端出的味道都能让顾客觉得“就是这口”,“安全和健康”“标准与效率”是他口中未来餐饮竞争的根基。

“对于海外顾客来说,麻辣爱好者群体稳定存在,但番茄、冬阴功、菌汤、金汤等口味在海外普遍受到大众欢迎,东南亚的食客更喜欢草本、椰浆风味。”杨国福这位“研发出身”的掌舵者,办公桌上堆满了花椒、辣椒和各类样品。他表示,就像当年在哈尔滨地下室的日子一样,未来他将投入更多精力深入研究不同海外市场的口味偏好,按区域归类研究需求,定制全球的口味图谱。

这种基于数据与实地调研、亲力亲为的产品创新战略已经开始显效。

杨国福麻辣烫伦敦旗舰店

目前,杨国福麻辣烫德国杜塞尔多夫门店平日销售额稳定在1.2万至1.5万欧元,周末可达近2万欧元,英国伦敦中国城直营店开业日营业额高达12万元,日本门店排队已成日常。

站在一期工厂尚未满产、二期建设即将启动的节点,杨国福清晰描绘了基于供应链的未来图景。对于海内外“双万家”目标与资本市场进程,他强调“高质量发展”,节奏则“顺势而为”。工厂二期项目10万平方米的规划,一部分用于支撑门店规模的进一步增长,更大空间将发力零售产品线,包括火锅底料、自煮食品、冲泡产品、调味酱及下饭菜系列,赋能“到家业务”,预计两期工厂饱和产能将达40亿元。

杨国福选择继续扎根中国川菜产业城,这份“园区粘性”在于“政府服务”“顾客体验”和“市场认可”,“用工短缺时,政府组织专场招聘会;车辆停车难,政府协调解决场地;电力供应紧张时,杨国福作为重点全球连锁品牌被特殊保障;二期项目落地之前,政府便现场办公,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场,开启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项目快速动工。”

同时,中国川菜产业城赋予产品的地域认可度,还有人才及供应链优势也无可替代,作为园区的“招商大使”,杨国福已成功引进牛油、调理品、鱼丸等配套企业,“因为我们知道这里‘生态’好,适合做川菜产业”,杨国福表示,与鹃城豆瓣、丹丹豆瓣等“川菜之魂”非遗企业为邻,相互学习与促进的氛围也令他印象深刻。

一缸豆瓣的“香”

目前的成都郫都区,正依托“郫县豆瓣”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将中国川菜产业城打造为调味品产业高地。这里聚集了200余家食品企业,从郫县豆瓣、豆豉到食用油、火锅底料,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一个专业化、集群化的现代川菜调味品产业生态已然形成。

作为首家入驻,甚至某种意义上催生中国川菜产业城构想的企业,丹丹郫县豆瓣经历并见证了这片土地从“最初想法”到如今产业聚集的演变,这里不仅是郫县豆瓣的制造中心,也是观察中国餐饮工业化、标准化进程,以及地方政府与企业互动关系的一个窗口。

从宋丹丹代言,到扩建厂房、投入自动化生产,再到设立国家豆瓣酱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产品远销中亚、东亚、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丹丹这些关键的进阶步骤,都发生在这片规划出来的产业土壤上。它受益于配套支持政策、集群效应带来的供应链便利、人才吸引力和信息流通,也拥有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竞争视野。

快速发展并未让丹丹迷失方向,相反,在拥抱产业变化的同时,丹丹总经理岳鹏更强调了“坚守”。他认为,比变化更重要的是三个“不变”:对“翻晒露”核心工艺的敬畏、对“舌尖安全”的生命线坚守,以及对郫县豆瓣公共品牌与川菜文化传承的使命,这种不变,在智能设备的环绕中依然不可或缺。

丹丹豆瓣晾晒场

“郫县豆瓣是国家地理标志、中欧互认产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传统工艺是立身之本。”岳鹏表示,从“肩挑背扛”到“自动化操作”,丹丹的智能化之路是渐进的,所有的革新,都建立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他指向窗外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智能化工厂谈到,智能工厂并非完全剔除人工,而是通过系统和设备替代繁重、重复的体力劳动,让生产“更标准化”,同时守护“特色产品”的本真。

这种现代化路径,为丹丹在资本市场赢得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在夯实产能基础和产品特色的同时,丹丹也将目光投向更高的发展维度。

2022年,丹丹启动IPO辅导,计划成为“郫县豆瓣第一股”,其意义远超企业个体,此举也将放大整个“郫县豆瓣”产业带的商业能级与市场信任度,为园区伙伴和未来入局者铺就一条更具吸引力的价值攀升通道。

丹丹豆瓣封装车间

新加入产业城的企业更为看重的,是这片土地近二十年精心构建并验证成功、运转流畅的“产业系统”,“中国川菜产业城”这张集体信誉金名片,显著放大了区域企业在B端市场的议价筹码,尤其是在对接大型连锁餐饮时的定价权与话语权。

岳鹏坦言,从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每一步都离不开郫都区的支撑。“这些支持不是文件里的口号,而是车间看得见的设备、账本算得出的成本,市场听得响的招牌。”

如今,以丹丹、鹃城为代表的园区领军企业,已拥有万吨级规模化发酵能力和国际标准的安全管控体系。它们既要成为郫都这块金字招牌的守护者,也要当川味飘香世界的铺路人,脚步坚定且清晰。

川菜产业城的未来,正如同缸中经历日晒夜露的郫县豆瓣,在彼此的化学反应中沉淀出更醇厚、更辽阔的滋味。

一座川菜的“园”

从成都平原到全球餐桌,这座以“川菜”命名的产业园,正在把故事讲给世界听。

据中国川菜产业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郫县豆瓣入选《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将从信息化、品牌打造、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再推动郫县豆瓣产业的发展。郫都区有多家获准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郫县豆瓣生产企业,通过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国际站、抖音国际等渠道,将产品送入了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厨房与餐桌,并亮相法国巴黎食品饮料展览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专业展台。

中国川菜产业城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郫县豆瓣的出海中,一种新的融合正在诞生。在美国市场,西餐厨师与美食爱好者将郫县豆瓣搅入意面与披萨酱汁配料,标志性的咸鲜、微辣以及发酵带来的香味,意外地碰撞出别样的层次感,为熟悉的西式菜品平添一抹值得细品的东方味道。

虽然成片的豆瓣西餐热潮尚未形成,但在每一次融合的尝试里,每一瓶远销海外的郫县豆瓣背后,都讲述着一个地方风味符号如何穿越边界,以不动声色的方式,讲述川味的故事,并丰富世界烹饪的版图。

近年来,在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筹)的牵线搭桥下,中国川菜产业城的美味源和百世兴与日本最大的亚洲食品采购商——日本友盛株式会社近日达成合作,采购重点为蘑菇和副食品,总价值15万美元。

这也是美味源和百世兴的首笔外贸订单。此外,园区企业乡王食品的芝麻酱和辣酱产品也成功与美国中餐连锁前三的著名企业HAN DYNASTY(汉唐)签约首单,预计将采购30万美元的货品。

这些国际订单的达成,不仅彰显了郫都川菜产业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实力,更夯实了“川味”在全球餐饮供应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在深耕国内市场的过程中,郫都区还注重以美食为核心驱动文旅融合,将川菜的魅力从舌尖延伸至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国外游客在成都川菜博物馆体验搅拌豆瓣酱

“川菜寻香之旅” 精品文旅线路,将中国川菜博览馆、川菜小镇、鹃城郫县豆瓣工厂、成都川菜博物馆等点位串珠成链,游客可通过这条线路深入了解川菜发展历程,体验川菜制作工艺,品尝地道川菜美食。

这里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川菜文化的全球输出的源头,游客不仅能看到传承数百年的酱缸,也能看到“紧跟时代”的智慧工厂,在翻腾发酵的深红酱料与数字化的操作台之间,深入了解郫都这座城市的魅力。

从郫都出发的每一瓶豆瓣、每一包底料,都在餐桌完成着生动的城市叙事,也让人们找到那份期待的味道——安全、健康,刚刚好。所谓名片,不在精印的纸片上,更在游人带走的那罐豆瓣里、在学子记录的研学笔记中、在城乡共酿的烟火百味间,它让世界记住一座城,从舌尖直抵心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情人节温... 最新或2023(历届)情人节到来之际九祝你爱情甜蜜,天天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下最新或2023(历...
生物制造,万亿赛道如何跑出“加...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方经纶)生物制造是一种新兴的生产技术,能利用细胞、酶等生物体作为生产工具,...
最新英文结婚祝福语最新或202... best wishes on a long and happy life together.最美好的...
《生万物》同为正妻,宁老财对银... 你好呀,我是脆梨~梨觉得《生万物》改编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虽保留原本的苦难,但又增添些许温情。比如,...
孩子换牙变“双排牙”,医生教你... 三湘都市报8月22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邵美琪 陈浩然 陈彦)近期,长沙市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