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陆喆文
本报讯 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南浔区旧馆街道港廊古村落的南浔米娅艺术空间看到,衍纸艺术家潘菲菲正在教授村民制作衍纸艺术品。纸条在他们指尖翻卷、定型,逐渐拼成层层叠叠的图案。
今年以来,港廊古村落这个古朴安静的水乡小村因为一批新兴业态的入驻而热闹起来。青年创客带着创意与热情回到水乡,为古村带来了新活力。
潘菲菲是最早一批返乡创业的青年之一,她回乡开设了衍纸艺术工作室,把这门兼具精细与创意的艺术带回了古村落。“我们于6月进驻,我之前在外地专注于衍纸艺术展览和教学。”潘菲菲笑着说,这次回到家乡,不仅是为了传承技艺,更是看到了这里新业态发展的活力。
如今,看着越来越多青年像自己一样回乡,村里业态日渐丰富、游客不断增多,她满心期待:“我想把创意和乡愁结合起来,让更多的手工爱好者能体验艺术的魅力。”
像潘菲菲这样的“洄游青年”,正在港廊古村落形成集聚效应。他们在保留古村肌理的前提下,将老宅改造成艺术空间、手作工坊,让传统村落与现代创意撞出火花。
随着新业态陆续落地,村里的岗位需求激增,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76岁的潘阿姨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游客越来越多,我上个月赚了5000多元钱,工作也自由,很开心。”
沿着港廊古村落的主街漫步,除了已开业的米娅艺术空间、古法致香店等,不少老宅门口都挂着“即将开业”的牌子。“今年上半年,我们实现了15个业态的招引。紧扣‘水巷广廊,港式生活’的品牌定位,每个业态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故事。”旧馆街道介绍,接下来,真丝草木染工坊、真丝高端定制品牌店等十几个业态也将在10月亮相。
港廊古村落依托原有的江南水乡风貌,引入契合乡村气质的文化创意业态,通过“文化+旅游+就业”的模式,留住返乡创业的青年。随着新业态的引入,港廊的“洄游青年”队伍还将不断壮大。
“我们要把这些‘洄游青年’的力量再度开发,通过‘洄游青年说’、线下座谈会、青年夜校等方式为他们赋能,吸引更多青年入乡。”旧馆街道表示。
下一篇:学急救技能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