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从译者视角看女性生命的多种可能
创始人
2025-08-21 07:52:09
0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人物简介:

    马雅,译者,译著有《老女孩:另一种生活方式》《加缪情书集》《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海洋女王:里斯本的历史》《小孩共和国:二战遗孤的社会实验》。

  ■ 口述:马雅 译者

  ■ 记录:黄婷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老女孩:另一种生活方式》(简称《老女孩》)记录了43岁的法国女性玛丽·科克的独特人生经历。她被热爱的杂志社裁员,没有恋人与孩子,离开首都巴黎搬到马赛,在经济上努力独立,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对老女孩的各种偏见。但她坚定自己的选择,探索着爱情、生活、自我认知等诸多方面的真谛。

  乐观真诚、热爱文字、文笔流畅的马雅与玛丽·科克有很多共鸣,有很强的包容性,尊重女性不同的生活状态,并能接受一切可能。但对于翻译和自己的生活,她也有着自己的坚持。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近日采访了马雅,听她讲述了与《老女孩》的相遇,从书中收获的力量与启发,自己学习法语和成为译者之路以及对女性主义的思考,以下是她的自述——

  遇见《老女孩》:一场打破偏见的精神对话

  与《老女孩》的相遇,像是一场恰逢其时的精神共鸣。我读过一些女性主义理论著作,但最喜欢读的是真实女性的人生经历。2023年,编辑找到我时,这本书非常合我的兴趣,于是我积极参与试译,接下了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走进一个法国女性知识分子的内心,看到她的智识和趣味,也看到她的困境和反思。我相信读者也可以借她的双眼破除此前或许存在的成见。

  在传统认知里,单身到老的女性会被贴上“孤独”“可怜”的标签,就像童话故事里独居荒野的老女巫。但我更愿意去想象一个女侠的形象:她一个人闯荡江湖,和陌生人谈天说地,遇见不公之事会行侠仗义,做好事不留名,晚上则和朋友把酒言欢。没人会说她孤独,因为江湖处处有她的朋友;没人会觉得她惨,只会称赞“这女侠真豪爽、真厉害”。

  翻译过程中,最让我感慨的是作者的“温柔”——一种求同存异的平和心态。玛丽从不说“结婚不好”,只是分享自己选择单身的理由;她不批判别人的生活,只坦诚自己的想法。这种态度在当下难能可贵——现在讨论婚恋话题时,人们总爱陷入“非此即彼”的争论,结婚的人觉得单身可怜,单身的人觉得已婚无趣。其实幸福本没有标准答案。就像推销商品,你热情推荐没问题,但非要逼着别人接受,只会激起反感。玛丽的文字里没有这种强迫感,她只是轻轻推开一扇窗,说“你看,还有这样一种生活”。

  “老女孩”这个书名的翻译藏着巧思。有读者觉得这名字有点幼态,好像在装可爱,明明讲的是40多岁成熟女性的生活。我意识到是中西方文化差异让读者产生了误解。法语“vieille fille”原本是个贬义词,用来嘲讽不婚不育的女性“到老还是个女孩”,带着浓浓的偏见。但玛丽偏偏用它做书名,那种“你说我是,那我就是,又怎样”的态度很酷,既剑走偏锋又以柔克刚,表现了法国先锋女性的叛逆。

  至于我是否想成为“老女孩”,我的答案是“不怕成为,也不刻意成为”。玛丽有个精妙的比喻:人生就像土地,结婚是耕种盖楼,单身是荒地,但荒地本身就是风景。我期待爱情,但绝不将就;如果遇不到灵魂伴侣,单身也很好。在我看来,无论哪种人生,都能活出自己的滋味:完美的爱情,我喜欢;能进入幸福的婚姻,这是万里挑一的幸运;可以见证一个小生命的成长,很有意义;老了在养老院和姐妹打桌游,那也很快乐! 

  译者之路:在文字中寻找自我的归途

  我学习法语,说起来是“阴差阳错”的幸运。因为梦想做文字相关的工作,比如作家、记者、编辑等,所以我高考第一志愿报了中国传媒大学,但是没有想到,我却被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提前批录取了。这份意外成了礼物——北外包容的氛围让我爱上了法语,大学时在中国网编译法语新闻的经历,更让我离文字理想越来越近。

  不过毕业后我没有做文字工作者,而是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并被外派到了阿尔及利亚。那地方听起来很浪漫——加缪的故乡,一边是撒哈拉,一边是地中海,特别符合文青的幻想。结果到了那里,大多数时间都灰头土脸,还要下工地,没怎么看过大海。

  成为图书译者纯属偶然。回国后,同学推给我《制造消费者》的试译信息,我很感兴趣,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稿,然后成功了!于是我幸运地出版了自己第一本译作,也和编辑成了朋友,一起出版了一些书,包括《老女孩》。

  有段时间,我常常摸索自己想做什么?我尝试过很多副业:摆摊、在剧组打杂、在剧本杀馆当DM……但发现最喜欢的还是翻译。翻译一本书,就像和一位大师工作,对方的水平远高于我,但愿意给我足够的信任,不会让我感觉束手束脚。

  至今,我已完成了12本译作,其中5本已经出版。我翻译的类型主要是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和文学,书的主题都是我喜欢的。因为只有译者对原作抱有兴趣,才能和作者建立起隔空的联结,否则翻译就成了体力活。

  翻译中常遇到的困境,是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一句话可能在原文里有多重隐喻,但到了译文里却不得不丢失一部分,于是传递出的信息也不完全准确了。译者就像站在一座很长很长的桥上,一边是作者,一边是读者,如果站得离作者近一些,就会离读者远一些,反之亦然。我经常翻译到一半停下来想:此刻我站在哪里?是不是该挪挪脚,往另一边靠近一些呢?

  现在我有份相对轻松的主业,平均每天花三小时翻译。目前我还只是翻译界的新人,如果后续能把书籍翻译的工作量和工作模式稳定下来,我非常乐于做全职译者。

  关注女性视角:从理论到生活的温柔实践

  《老女孩》是我翻译的第一本女作家专门写给女读者的书。我翻译的《制造消费者》里也有对女性处境的思考,书里讲到一些商家针对女性的宣传攻势,无论是美容抗衰的护肤品,还是号称减轻家务负担的小家电,最大的受众都是女性消费者,而且好像理所应当。作者不仅通过历史角度研究为何如此,还尖锐地揭露了很多给女性的产品其实是消费陷阱的事实。

  还记得,《老女孩》这本书在中国付印时,《好东西》刚好上映。看完电影后,我发现小叶帮铁梅带小孩的故事非常符合玛丽·科克的梦想:“在无须决定是否要生个孩子的情况下,也能体验为人母的爱。”我发现女性题材作品中很少有关于单身女性和小孩关系的讨论,但《老女孩》和《好东西》恰好都关注到了,这让我觉得很惊喜。

  已婚和未婚人士、老女孩和宝妈,能继续做朋友吗?完全可以。老女孩不见得不喜欢小孩,也不该成为家长教育小孩“不要成为她”的反面典型。《好东西》里小叶和铁梅孩子的关系展现了一种振奋人心的可能性,让我开始相信,即使年龄有差距、婚姻状况也不同,但女性之间的友谊可以像她们那样。

  未来有机会,我还会翻译女性题材的书籍。但可惜在《老女孩》之后,我还没有接到这一类的书。近年来,国内引进了很多女性主义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但是翻译这类书籍的优秀译者也非常多,不少还有相关学术研究加持,这也说明当前这一领域的欣欣向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机器人ETF基金(159213... 8月21日,截止午间收盘,机器人ETF基金(159213)跌0.58%,报1.195元,成交额229...
中学高一年级最新或2023(历...   最新或2023(历届)中学高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和《...
山西两会召开时间最新或2023... 山西两会召开时间最新或2023(历届),两会山西代表名单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解读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新或2023(历届)清明节网... 颂、描绘和放飞“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班级诗歌朗诵比赛、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