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掌柜:伊恩(Ian Venegas)
店名:Lilian贸易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江宁路
“我出门习惯骑自行车,回家会从楼下小店带点东西,累的时候去做足浴放松放松……我感觉我和上海的普通市民没什么两样。”如果不看外貌只听声音,很难想象,这段话出自一位智利小伙——中文如此流利、话语如此家常。他叫伊恩·贝内加斯,在上海定居5年,创设了Lilian贸易公司。
他说,2017年他第一次来中国时,完全没想到上海能成为自己的家。
伊恩在一次论坛上作为西语国家在沪企业代表发言 吴雪舟 摄学了中文,就想到中国看一看
伊恩对中国的最初认识,来自对东方语言的好奇。2008年,他读大二时发现有一门课叫Mandarin Chinese(中文)。课程学习结束后,他学会了说“你好”“谢谢”。后来,伊恩坚持断断续续地自学,并开始看一些中国电影,尤其喜欢《叶问》之类的功夫片。随着中文学习的逐渐深入,加上电影文化的影响,他对中国越发好奇,非常想到中国看一看。
2017年,伊恩和几个朋友一起到中国旅游,走遍北京、郑州、洛阳、西安、上海……在旅行结束时,他突然对朋友们宣布:“你们回去吧,我要留在中国。”
在那段时间,他萌生了在中国创业的想法。但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中文不过关,以及对在中国如何开公司的事一无所知。他在沈阳用了足足9个月时间狠练中文,使得日常交流不再是阻碍。
没多久,他恰巧得知,深圳有一家经营三文鱼的智利公司需要一位财务总监。伊恩学的专业是商务,在智利也做过一些财务工作。这简直是一份为他“量身订制”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中文,同事们也成了“老师”。他的中文突飞猛进,半年之后,就可以和中国同事用中文开会了。
“来了上海就不想离开了”
2020年,伊恩所在的公司从深圳搬迁至上海。而伊恩也觉得,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创办了Lilian贸易。第一单生意很快就上门了。伊恩哥哥的大学同学想从中国采购一些小传感器,专门用于车厘子检测。伊恩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货源,并顺利发货了。“虽然这单佣金只有100美元,但这是我公司的第一笔业务,值得纪念。”
为客户考察工厂产品 受访者供图目前,伊恩的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出口,客户主要来自西班牙语国家,除了智利外,还有秘鲁、阿根廷等。另一部分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到中国出差、旅游的相关服务。“具体到签证怎么办理、如何出行、可以使用哪类银行卡等等,我们都可以帮他们做妥善的安排,还可以提供翻译服务。”伊恩说,预计明年上半年,将扩展到为中国人出国提供相关服务。
伊恩(左)带客户参加上海Prowine博览会 受访者供图伊恩(右一)在上海Intertextile博览会上和供应商谈合作 受访者供图现在,除了上海和深圳的两家公司,伊恩还把公司开回了老家智利。“我雇用了我姐姐在打理。”
“上海的机会很多,业务能开展得很高效,生活也很方便。对我们外国人来说,这里像一个很大的老外‘唐人街’,街上随便一个便利店就能买到我想要的奶酪、火腿、面包。在这里不仅能结交到很多的朋友,还找到了不少老乡,气候也更适合我。感觉来了上海就不想离开了。”
“上海好像已经进入了3000年”
“我曾和我的家人开玩笑,如果说我们是活在2025年,那上海已经进入了未来,进入了3000年。”伊恩说,“在中国,二维码如此普及,不仅可以用来付钱,还可以用来取快递、取外卖、做入场凭证……而据我所知,南美一些国家开始使用二维码付钱到现在不过两三年。”在老家的朋友们还好奇地问,“中国有会飞的出租车,你坐过吗?”
就在上海,在伊恩口中这个“未来已来”的城市,他开出了人生中第一家公司,认识了后来成为妻子的郑州姑娘Mia……夫妻俩一起打拼,一起吃早餐,一起散步逛街,这些日常都是伊恩眼中最好的幸福。
和妻子试穿中式结婚礼服 受访者供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幸福。做一份让自己有幸福感的工作,能和喜欢的人一起过着平凡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想要的。而在上海,这些都实现了。”
通讯员 林景 新民晚报记者 吴雪舟
原标题:《智利小伙上海创业:想要的幸福在这里都实现了》
来源:作者:林景 吴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