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四十岁那年,云英请了十天假回云夏店,为云奶做寿衣,图个添福增寿的好寓意。
云夏店是个只有百十来户的山乡小镇,街心清一色的青石板铺地。每天天刚亮,各家各户都自觉扫干净自家门口,碰到下雨天,街面洗得青幽幽如同古镜,有人走过,全镇都能听到啪嗒啪嗒的脚步声。镇东头有一棵百年老槐树,云奶就住在槐树边。
回乡次日,云英请的裁缝师傅就上了街,在老槐树下扯起棚子,支好缝纫机,案板上堆满了平纹布、斜纹布、卡其布、灯芯绒,五颜六色的布料晃花了人的眼。
这一年,云奶六十九岁,腰不弯、背不驼,因三个子女都在城里有好工作,云奶在云夏店说话底气足、嗓门亮。
云英刚泡好茶,就有乡邻过来捧场:“云奶,您老这是要跟英子去省城享福啊?”
“八抬大轿来抬我都不去,我一个人在云夏店多自在,快活似神仙。”云奶打着哈哈回答。
正说笑,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过来了:“我就晓得云夏店有两个福星,镇东头的云奶,镇西头的柒婆,儿女月月汇钱,钱多得数不完。”邮递员下了车,压低嗓门说:“不过还是云奶更胜一筹,逢年过节都有人惦记。”说着把汇款单递给了云英。这次给母亲做寿衣,大哥、二哥一人汇来一百元,剩下的云英兜底。
大家喝着茶,起哄道:“柒婆只见过武汉长江大桥,云奶可在北京天安门照过相,能比吗?”
太阳升起三竿高,喝茶的人都散了,柒婆拄着拐杖过来了。几年不见,柒婆的背又驼了不少,又干又瘦的身子穿了件厚皮袄,看着都替她累。云英赶紧扶她坐下,斟了茶,问道:“柒婆,今天太阳好,穿这么厚,您老热不热?”
柒婆说:“不热,我怕风,皮袄挡风。”说着起身把案板上的布料挨个摸一遍,对云奶说:“你好福气哦,养个姑娘,贴心。”
等柒婆走了,云奶撇撇嘴说:“穿个皮袄,见人就显摆,我才不眼热!皮袄有什么好,又笨重又不服帖,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离天远、离地近的岁数,还没活明白。”
云英很欣慰,自己的老妈到底见过些世面,有见识。
那次,云英除了给母亲做寿衣,还带回家一斤丝绵,扯了上好的墨绿色线绨,给云奶做了一件对襟丝绵袄。
云奶摩挲着丝绵袄,满心欢喜:“丝绵袄多好啊,又暖和又贴身,拿件皮袄我都不换。”
30年后,云英升级为云姨,跟当年的云奶一样,成了个有见识的老太太。云姨加入了“夕阳红”京剧团,平日里与三五老友吹拉弹唱,节日带妆上台表演,是票友圈的名角。
这一日晚饭时,云姨对女儿说,现在流行美容,同社团的祝奶奶和金姨都去做了眼袋。“就像在眼皮上刷了浆,那眼睛紧巴巴、直愣愣的,多瘆人。”云姨边笑边摇头,接着说,“大家都撺掇我去做,说我眼睛大,做完效果更好。我才懒得折腾呢,离天远、离地近的年纪,倒给钱都不做!”
饭后,女儿、女婿出去散步了,云姨独自进了房间,翻看老相册。不知过了多久,女儿回来了,隔着门对云姨说:“妈,要是想去,周末我陪您去医院,等您做了眼袋,秒杀一众票友,上台更惊艳了。”
云姨听着,一滴泪落到了相册上。
那是云奶的相册,照片里云奶坐在冬日的暖阳里,笑盈盈地看着云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锃亮、挺括的新皮袄——那是云奶七十大寿时,云英送给母亲的寿礼。
上一篇:尼日利亚一船只倾覆 20余人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