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盛夏的溱湖碧波荡漾,岸边绿意葱茏。一艘满载游客的木制摇橹船轻轻划开水面,船内,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理论宣讲骨干正结合溱潼近年来水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变化,深入浅出地宣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船行碧波上,理论入心田——这生动的一幕,正是溱潼镇创新理论宣讲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缩影。
“船头”+“村头”,理论春风吹拂千年水乡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生根发芽?溱潼镇让宣讲者“沉下去”,让理论传播“活起来”。该镇深度挖掘水乡地理与人文禀赋,创新开设“行走的宣讲”课堂。依托不计其数的河网水系,“船头课堂”应运而生。“船娘宣讲员”们,在轻摇的船橹声里,将理论政策化为“乡土普通话”,悄然浸润群众心田。
与此同时,遍布全镇的“村头阵地”也焕发新活力。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史馆、古槐树下、百姓大舞台,皆成为理论传播的“前沿哨所”。理论骨干、退休教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纷纷加入“百姓名嘴”队伍,用“小故事”折射“大道理”,用“身边事”解读“好政策”。
“分众”+“融合”,精准滴灌凝聚思想合力
面对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和需求差异,溱潼镇摒弃“大水漫灌”,着力“精准滴灌”,构建起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理论宣讲新格局。
面向党员干部,强化“关键少数”引领力。依托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载体,邀请党校名师、行业专家深入解读党的创新理论精髓要义,并结合溱潼实际开展“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专题研讨,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中明确方向、扛起担当。面向基层群众,突出“听得懂、用得上”。聚焦群众关心的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就业增收、人居环境等热点,用“青言青语”把政策红利讲清讲透。面向企业员工,注重服务发展大局。深入辖区重点企业、文旅项目一线,解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安全生产法规及产业升级新路径,凝聚“拼经济、促发展”共识。面向青少年,厚植红色基因。联合镇域中小学校打造“行走的宣讲”,将爱党爱国情怀深植于青少年心灵沃土。
此外,溱潼镇还巧妙运用“文艺+理论”的融合传播模式,组织民间艺人创作编排的蕴含理论元素的三句半、快板、情景短剧在水乡大地精彩上演,让群众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接受思想熏陶。
“实践”+“成效”,思想伟力激荡实干新篇
理论宣讲的价值,最终要落脚于指导实践、推动发展。溱潼镇坚持“宣讲”与“力行”同频共振,推动理论学习成果向高质量发展实效转化。
在科学理论的指引和广泛深入宣讲的感召下,党员干部带头攻坚,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加速落地,“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精准匹配岗位信息,帮助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增收。理论宣讲凝聚的共识,正转化为推动水乡古镇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溱潼镇以水为媒、以民为本的理论宣讲实践,不仅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千年古镇焕发出蓬勃生机,更汇聚起水乡儿女同心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保辛琪 马靓颖
上一篇:百年侨村引游人
下一篇:金融赋能冰城“智造”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