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施翔)近年来,城东区周家泉街道办事处以“激活老商圈、传承河湟韵、拓宽共富路”为目标,在承载着多民族商贸记忆的土产巷,精心打造东城·共富工坊“青英·湟韵驿市”。通过文化赋能与业态创新,让沉寂的老街区蝶变为连接客流、辐射商圈的共富枢纽,让河湟文化在新时代土壤中焕发新生机,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温馨家园。
攻坚破局筑根基,让文化地标从蓝图跃入实景。成立攻坚专班,建立“每日调度、每周复盘”机制,16次专题会议逐项拆解任务清单,确保事事有回音;班子成员带队“叩门招商”23次;协调九部门创新“联审联批”模式,13次现场办公打通17项审批堵点,为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
精雕细琢塑特色,让河湟韵味从符号化为活态。“保留肌理、植入新态”是“青英·湟韵驿市”建设的初心坚守。60天完成基础设施改造,13个定制集装箱商铺巧妙融入河湟剪纸等非遗元素,既统一于“湟水风情”的整体调性,又各展文化个性,成为衔接火车站商圈的标志性景观;15天建成的“河湟记忆·高原灵韵”文化墙,将西宁站的现代轮廓与雪豹、藏羚羊等高原精灵有机融合,日均吸引3000余人次打卡。
惠民共富拓渠道,让发展成果从愿景照进现实。紧扣“火车站客流+周边居民”双重需求,规划23个经营单元:13个集装箱重点引入青海老酸奶等特色业态,10个“共富摊位”面向低收入群体推出“零租金+免装修”政策,跨区域为困难群众搭建增收平台。试运营期间已带动45人就业,其中12名低收入群众月收入突破3000元,“客流转化—商户盈利—群众增收”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
党建引领聚合力,让治理效能从单打独斗迈向多元共治。以勤奋巷为试点深化“党建引领促提升”行动,党员干部带头入户宣讲、倾听诉求,带动各族商户主动参与街区改造。巷道里的打卡墙成为民心纽带,励志标语墙传递奋进力量,城市告白墙凝聚家园深情,老照片墙定格时代记忆,方言墙浸润本土文化。
下一篇: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项目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