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自贸港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时刻,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立足海南发展新阶段,对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作出了重要部署,并强调提升多样性文体服务品质。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引领文艺创作方向、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光荣使命。
近年来,省文联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五向图强”,深入挖掘“四大文化”,创新开展主题文艺实践,取得较好成效。
挖掘历史文化方面,举办苏轼主题书法作品展,创作大型交响组歌《东坡九歌》,主办“清廉自贸港”书法美术作品展、“海瑞清风传扬海南”分享会等活动。挖掘革命文化方面,积极创作打磨具有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比如创作大型交响组歌《海南颂》,举办“琼崖烽火红色传承”书法美术作品展等。挖掘海洋文化方面,打造了“海洋风”主题文艺品牌,连续主办四届“感悟大海、守护南海、走向海洋”主题歌曲作品展演活动。挖掘民俗文化方面,创作的琼剧《黄道婆》入选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导师剧目;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民歌抢救工程,编撰《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海南卷》,得到中国文联高度肯定。
全面贯彻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悟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文艺创作、生产、传播的全过程、各环节,努力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获得感的优秀作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定盘星”
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强调,发展是为了人民,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深刻揭示了文艺工作的价值本源。我们的创作,绝不能是孤芳自赏的“小圈子艺术”,更不能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认识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海南自贸港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各族群众多姿多彩的生活,城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蕴藏着最鲜活、最生动的创作素材。从三沙的碧海蓝天到五指山的黎村苗寨,从博鳌的开放前沿到洋浦的繁忙港区,从航天城的追梦苍穹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创造历史的澎湃伟力,蕴藏着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只有真正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捕捉到最鲜活的素材、最动人的情感、最深刻的时代脉动,我们的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者和评判者。一部文艺作品的价值,最终要由人民来检验。人民的口碑是文艺作品最真实的“票房”,人民的喜爱是文艺工作者最珍贵的“奖杯”。我们倡导的艺术追求,必须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既要追求艺术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更要注重情感的浓度、表达的精度。要自觉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作为检验文艺创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服务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含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文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优秀的文艺作品是精神的灯塔,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凝聚力量;是情感的纽带,能够增强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是幸福的催化剂,能够提升生活的审美品位和精神境界。文艺工作者要心怀赤子之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优秀的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升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
聚焦人民需求与火热实践,深耕文艺创作的“沃土良田”
贯彻全会精神,关键在行动。省文联要团结带领全省文艺工作者,聚焦人民需求,深入火热生活,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正能量文艺作品。
一是“身入”更要“心入”,深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持续组织艺术家深入乡村振兴一线、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自贸港开放前沿、社区基层、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采风创作活动。不仅要“身入”,更要带着感情“心入”,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捕捉时代脉动和人民心声。建立一批深入生活创作基地,为艺术家沉下去、扎下根提供平台保障。
二是聚焦人民关切,创作讴歌时代、温暖人心的精品力作。围绕全会提出的“全力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要求,鼓励创作反映普通人奋斗追梦、展现新时代劳动者风采、描绘城乡美好生活变迁、颂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优秀作品。特别要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平凡英雄、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生态保护的点滴成就、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用文艺的形式讲好海南故事,展现海南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让文艺成果普惠共享。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精心组织好“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把高质量的文艺演出、展览、讲座、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校园军营、社区广场。积极拥抱数字化,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文艺传播渠道,让优秀作品突破时空限制,惠及更广泛人群。大力支持群众性文艺活动,培育基层文艺骨干,激发群众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热情,让人民群众不仅是文艺的欣赏者,更是参与者、创造者。
四是挖掘本土特色,彰显海南文艺的独特魅力与温度。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和弘扬海南的“四大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将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具有鲜明海南印记、深刻人文关怀、能够引发人民情感共鸣的作品,让文艺成为展现海南魅力、凝聚乡情、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强化组织保障与价值引领,筑牢文艺为民的坚实根基
省文联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加强思想引领与创作引导。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创作规划等方式,引导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二是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在评奖评优、项目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把作品的社会效益、群众口碑、实际贡献放在首位,向深入生活、服务人民、创作精品的艺术家倾斜。三是搭建更广阔平台。积极组织优秀作品展演展示展播,推动优秀作品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扩大优秀作品的影响力覆盖面。四是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引导文艺工作者追求德艺双馨,以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人民的尊重和喜爱。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我们要深入践行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满怀对人民的赤诚热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精益求精,努力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获得感的优秀文艺作品,为繁荣发展海南文艺事业、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贡献磅礴的文艺力量!
(作者系省文联专职副主席)
上一篇:鹰眼预警:雅化集团营业收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