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与人文古树
创始人
2025-08-20 20:22:55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中国,梁衡是第一个提出人文古树概念,并且首倡创立人文古树学科的人。时间是2012年6月14日,在国家林业局邀请他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梁衡在题为“重建人与树木的文化关系”的发言时讲到,他要找到一百棵人文古树,写出一百篇关于人文古树的文章。他建议,应当设立“人文森林学”,实施“人文森林工程”——“借森林来保护文化,借文化来保护森林”。

当时,我在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任职,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我听了梁衡先生的话,以为他只是说说。谁知他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背着行囊上路了。

一个人寻找古树,并不是什么新闻。然而,梁衡在中国大地上寻找古树,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梁衡就像一个尽责的巡山员,奔走在中国大地,寻觅于崇山峻岭。为找到那些古树,他要行程数千里,采访三四遍,吃尽无数苦头。

2013年梁衡寻访彭德怀救下的重阳木

在海南岛霸王岭,梁衡身穿迷彩服,在荆棘丛生的热带雨林里,寻找长臂猿喜欢攀爬和悠荡的那些古树。那里蛇蝎出没,蚂蟥生猛。在赣南大山深处,他钻进古树幽暗的树洞中,不顾潮湿和泥泞,扑通一声就仰躺在里面,亲身体验从树洞里仰望天空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在黑龙江绥棱林区,他穿着雨靴,哗哗涉水过湿地,到林区最后一片原始林里,寻找当年为抗联英雄挡过子弹的那棵古树。在川北的古驿道,他面对那些古柏,聚神凝思,像是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友,眼眶湿润。

2017年在黑龙江原始林采访

2020年在香格里拉原始林采访

当我濯面沐手,怀着崇敬之情,静静掀开梁衡的那本《树梢上的中国》时,忽地一下,满目的苍古和翠绿,便汹涌灵动了。我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审视中国,审视中国的历史,我们竟然忽略了这些生命的存在——历史从来就是活着的呀!

《树梢上的中国》共收入三十三棵人文古树,包括古柏、国槐、银杏、枣王、红柳、古桑、枫杨、古樟、蜡梅、重阳木等,涉及的历史人物有齐桓公、管仲、秦始皇、项羽、范仲淹、徐霞客、左宗棠、林则徐、詹天佑、沈葆桢、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就数量而言,三十三棵人文古树虽然并不算多,但是被梁衡寻找并记下的古树,却完全有了特殊的文化意义。

发现见证了我国海军造船业起步的“沈公榕”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树梢上的中国》被生态环境部和中国作家协会评为“十本生态文学好书”,且名列榜首。

一般而言,超过百年的树,即可称为古树了。那么,什么是人文古树呢?梁衡对人文古树有自己的定义——有年头有故事有传奇,与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从纵的方面看必须是历史里程碑,从横的方面看必须是当地坐标。

梁衡,是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讲述历史。

别人是到故纸堆里和坛坛罐罐中寻找历史。梁衡则是千里万里来到古树下,与活的生命对话——于是,老樟树、版图柏、七里槐、重阳木、燕山松、沈公榕、沙枣王、左公柳等古树便一棵一棵出现在他的面前。这是心灵对心灵的敞开,这是灵魂对灵魂的信任。梁衡在寻找人文古树,其实,人文古树也在寻找梁衡。

徽饶古道上的“坚强树”

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世界上没有一棵树是在等着被砍伐,被割据,被钻孔,被燃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树木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众多物质需要而存在的。其实,它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霍州红岩松

某年,梁衡先生出席我的报告文学《大兴安岭时间》研讨会,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早晨,我们在下榻的宾馆的院子里散步,意外发现一棵很奇特的树,枝叶秀丽,红果密集。熟透的果子散落在树下的土壤里,发芽的种子长出无数的小苗苗。我见后并未在意,可梁衡先生却动了心思。散会后,梁衡从宾馆房间拿来水果刀,经园丁同意,在树下剜了一棵小苗,连同一个拳头大的原生土球球装进了一个塑料袋里,如获至宝般带回了北京。那宝贝就叫丝棉木。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它不可能活。苗还没有筷子高,长得那么弱,怎么可能活呢?梁衡有经验,他说:“从南往北移树很难活,现在是从呼和浩特移到北京,从北往南,准活。”梁衡信心满满。不过,说归说,我当时对梁衡的话心里也还是打了个问号。上飞机时,连机组人员都很为难,因为根本不知道这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合适。可是,它居然奇迹般地活了。现在已经长到一房半高,秋天红果悬挂枝头时间之长甚至可以等来第一场雪,甚美。

梁衡是我熟悉的作家中唯一掌握苗木嫁接技术的人。他可以把一种树做砧木,把另一种树的枝条嫁接上去,创造出许多稀奇古怪的新树木。也许是对树木学有过深入的研究吧,梁衡识别的树木种类之多也令专业人士汗颜。我虽然在林业部门工作,对松树的认识,也只知道松树是针叶树,至于油松、白皮松、红松、华山松的一束松针到底有几枚,还真是从来没有留意过。梁衡说:“油松一束两针,白皮松一束三针,红松和华山松一束五针。”我曾好奇地采集了一些松针,一一辨识,结果,梁衡先生说得准确无误。我想,这该是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吧。

这就与到故纸堆里和黄土里挖掘历史完全不同了——年轮里的历史是活着的历史,它自由生长着,有摇曳多姿的形态,也有长着叶子的思想。这是有血脉有筋骨的历史。

见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戈壁夫妻树

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任何人都无法返回历史的现场。但是,古树不同,古树不用返回现场,古树就在现场。年轮里就有现场的气息和现场的气氛。包括人物故事,情景对话,现场细节。古树不会说谎,也不会骗人。但是,只有与古树息息相通的人,才能读懂古树,破译密码,知晓真相。梁衡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宁波金钱松

梁衡有多篇写树的作品被选入语文课本,拥有数亿读者。他的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被一代一代学子们诵读,除了审美上的价值之外,更因其与历史和现实存在着一种深层的联系,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在古树的年轮里,历史的经验,历史的教训,历史的悲剧,历史的光荣与梦想叠加在一起。在梁衡笔下,古树年轮里的故事,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温暖,如此令我们感动。

在梁衡的作品中,隐隐地,从那些古树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影子。即便面对糟糕的人性和价值颠倒的世界,古树也从来没有表现出无奈和绝望。它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希望和力量。

13年前梁衡倡导设立人文古树学科,目前是什么情况呢?

2021年,北京农学院设立古树保护专业,并开始招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专班。此后,古树保护专业招生常态化。近年,古树保护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陆续走上工作岗位。2023年,国家林草局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古树历史文化》出版发行。作为教材的主编,我清楚地记得,《树梢上的中国》是教材编写组的重要参考书目。教材中关于古树的定义和表述,也是源于梁衡先生对于古树概念及特征的提法和阐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树保护也有了刚性的专门法规。我国首部关于古树保护的行政法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已于2025年3月15日施行。条例第一条就明确了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定本条例。”

可以说,梁衡当年提出的人文古树概念以及首倡设立“人文古树学科”的主张,已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且开枝散叶。梁衡的名字,注定要与那些充满传奇的人文古树联系在一起。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李青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三八妇女...   生命里有了你显得格外甜蜜,爱情里有了你显得格外幸福,岁月里有了你显得格外明亮,节日里有了你显得格...
三八妇女节给女客人的祝福语最新...   三八妇女节给女客人的祝福语最新或2023(历届)  妇女节到了,祝愿你面如芙蓉,娇艳美丽,容颜俏...
最新或2023(历届)三八节赞...   最新或2023(历届)三八节赞美的祝福语  1、别人赞美你美丽,我要祝福你健康;别人赞美你温柔,...
三八节幽默祝福语最新或2023...   三八节幽默祝福语最新或2023(历届)  钻石璀璨,迷不了我的双眼;鲜花娇美,比不过你的笑颜;乐...
3.8节短信祝福语最新或202...   3.8节短信祝福语最新或2023(历届)  1、三八妇女节到了,愿快乐驱赶你的烦恼,温馨随后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