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这次大赛是辽宁的文化担当”
创始人
2025-08-20 07:36:30
0

(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面对家乡媒体,刘世宁侃侃而谈,乡音里带着从岁月深处沉淀而来的从容与优雅。本报记者  何书凝 摄

本报记者 吴丹

核心提示

“这些年,唯舞,欢喜……”走进辽宁芭蕾舞团团史展厅,刘世宁将目光久久地锁定于展板上的这句话,重重地点点头。再扬起脸,似有泪花闪烁:“咱们团有任何事情,我肯定是要回来报到的。助力家乡芭蕾艺术发展,我愿做第一志愿者!”作为出生于沈阳,从辽宁走出去的国际著名舞蹈家、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位华人舞者,他坦言,无论身上有多少耀眼标签,曾经是辽芭主要演员的身份值得他骄傲一辈子。

此次,他作为辽宁(沈阳)芭蕾舞比赛特邀评论专家、大师课导师回家了。与记者的对话中,“咱辽宁”“咱们团”的字眼不时从他口中冒出来,带着些许沈阳味儿,亲切、自然。

“要敢于追梦,所有的努力终会被人看见”

本报记者:回望您从艺的起点,是受家庭艺术氛围影响才选择的这条路吗?

刘世宁:我父亲是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前进歌舞团的一名军人,我母亲在剧团工作,她非常喜欢芭蕾舞,之所以把我送到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也算是完成了她的一个心愿。刚入学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芭蕾,师哥师姐们说小芭班的来了,我还以为是数字的8呢。我们班作为芭蕾舞学科实验班,是沈音第一批芭科班。

本报记者:学芭蕾就意味着超乎寻常的坚持,那些吃苦的日子是如何挺过来的?

刘世宁:苦确实是挺苦的,但我从来没想过打退堂鼓。我记得很清楚,刚入学的时候学校宿舍还没盖好,头半年是在辽歌大院上课,宿舍就在幼儿园的二楼。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自己缝补练功鞋甚至光着脚练习是常态。当时我一年就只有两双舞蹈鞋,有时候鞋穿烂了,得拿胶布反复去粘。其中还有件趣事,张立华校长是我们学校的首任校长,我胆子大,有回赛前跑去跟他说:“天天练得狠,鞋不够用,学校能不能再给我两双?”他笑着轻轻捶了我一下,说:“你小子知道吗?在延安的时候,我在谷子地上光着脚练的,你现在还有地板呢,对吧?要学会吃苦。”这句话到现在还印在我脑子里。是的,没吃过苦哪能尝得到甜的滋味呢?

本报记者:您15岁时参加有“古典芭蕾最高殿堂”之称的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获得评委会特别奖。那是您尝到的第一颗“沁甜的糖”吧?

刘世宁:对,1990年我还在学校的时候,被国家选派去瑞士比赛。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斜的舞台,感觉很不适应,就像在斜坡上跳舞一样。那个比赛只面向非职业演员的青少年,评审标准非常严苛,通过该赛事脱颖而出的选手大都成为各大芭蕾舞团的顶梁柱。拿到评委会特别奖,我笑了,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向天空无限靠近,通过足尖的跳跃去触摸理想。所以,今天也想用这个经历告诉年轻的选手们,要敢于追梦,所有的努力终会被人看见的。

“我是去开阔眼界,最终还是要回来的”

本报记者:在您之前,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没有出现过华人面孔,唯一华人独舞演员的“纪录”目前也仍是您,此后为什么回来呢?

刘世宁:在异国他乡,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当《天鹅湖》熟悉的变奏响起来时,我只能站在边上看别人演。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咱们东北人的性格就是不服输,甚至一度想不通——为什么那个人能跳独舞,我跳得明明比他好还不行?几个月过去后,我突然悟到,虽然可能他转不好空转,但在诠释角色的时候,他是那么的入戏。我就开始细心地观察每位演员,我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优点,哪怕在舞台上一个不起眼的位置,都有独属于那个角色的饱满情绪。所以,我要多观察多学习,不仅学到手,还要带回来发扬光大。我是去开阔眼界,但最终还是要回来的。

本报记者:您认为,一个舞蹈演员如何延续自己的舞蹈生命?

刘世宁:坚持练功。像给挚爱的人写情书一样,日复一日地坚持,把情诗写在足尖。有很多经典剧目,也许这辈子你都没有机会在舞台上去表演。那么靠什么来精进功力呢?唯一能够巩固、打磨技术的空间就是教室。所以不管演出有多重要,每天这堂练功课懈怠不得。

“办赛不是终点,而是文化担当的起点”

本报记者:毕业后在辽芭工作的两年,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世宁:虽然两年时间并不长,但那是我职业舞者生涯的起点,就像人生曲谱上昂扬旋律的第一个音符,指引着方向和希望。辽芭是我的母团,培养了我,托举了我,给了我很多重要的角色,让我有机会在舞台上去展现。记得刚进团的时候,赶上排演《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演这部剧,还学了一些中国古典舞身法的东西。

感恩和回报才更接近爱的奥义。所以,这么多年无论走到哪里,我的根始终在辽芭,心一直在家乡。咱们团也邀请我有空就回来给演员们上课。每次看到团里年轻演员的进步,我特别开心,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看到他们活跃在舞台,成为耀眼的明星,我为之骄傲。

本报记者:您多次带学生参加芭蕾舞大赛,也曾担任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评委,那么,对这次在辽宁举办的芭蕾赛事有何评价?

刘世宁:办赛不是终点,而是文化担当的起点。这次比赛规格非常高,评委阵容强大。评委会主席肖苏华曾担任过50多次国际重大赛事的评委,德高望重。选手们参赛的剧目也很丰富,除了古典剧目以外,还有编创的。比赛难不难,要看选手跳几个变奏,一般比较简单的就跳一个变奏,这次比赛有跳4个变奏的,所以难度非常大。更有价值的是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选手既可以得到世界级大师的点评,也可以相互学习。而且,这种为备战而进行的高强度集训,有助于选手迅速提升技术水平,磨炼心理素质。

本报记者:对于辽宁打造芭蕾艺术高地,您认为具备怎样的条件?

刘世宁:中国三大芭蕾舞团就有辽芭一席之地。有人说“中国芭蕾看辽宁”,我认为毫不为过。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辽芭储存的剧目数量是很大的,尤其是自己原创的优秀舞剧,比如《八女投江》《铁人》《七夕》等,令人震撼。还有《末代皇帝》《花木兰》等舞剧,很适合国际市场。所以在剧目上,辽宁有厚实的家底。还有一个王牌是咱们团的附属芭蕾舞蹈学校,从1994年成立到现在,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芭蕾舞学校,堪称“冠军梦工厂”。其他很多舞蹈学校也有芭科,但咱们是只做芭蕾舞培训的学校,可谓术业有专攻、桃李满天下。因此说,辽宁打造芭蕾艺术高地是必然的。我想让世界看到辽宁的足尖,我愿意做第一志愿者,助力家乡芭蕾事业的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三伏结束暑热不退场 长江沿线将... 未来一周(8月20日至26日),黄淮至江南多地仍有成片高温,特别是长江沿江一线热得突出,湖北、浙江多...
中证A50增强ETF易方达(5... 8月20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增强ETF易方达(512030)涨0.39%,报1.017元,成...
炒美股,选对工具是关键!国内五...   随着全球资产配置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将目光投向美股市场。然而,面对复杂的交易机制与信息...
中国驻美大使馆提醒:谨防不法分... 中新网8月20日电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有在美中国公民向中国驻美使馆反映,接到中...
王宁:泡泡玛特取得了有史以来最...   8月20日,泡泡玛特召开2025中期业绩发布会,公司创始人王宁在会上表示,集团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