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7星发射成功,中科宇航的力箭一号已累计发射70颗卫星
创始人
2025-08-19 20:43:39
0

来源:钛媒体

8月19日消息,笔者从中科宇航方面获悉,2025年8月19日15时33分,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7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八次飞行。

中科宇航方面表示,力箭一号在商业航天火箭发射服务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已累计将70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入轨载荷总质量超7吨。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满足全球卫星多样化高密度发射需求,后续具备单次超50颗星的应用发射能力。

据悉,力箭一号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培育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宇航研制而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要从事系列化中大型火箭研制、定制化宇航发射、亚轨道科学试验及太空旅游等业务。

2022年7月,中科宇航研制的当时国内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成功完成“一箭6星”发射,标志着中国民营航天正式进入中型火箭时代。

2023年,中科宇航宣布启动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研制,首飞将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验飞船,以期进一步降低中国空间站货物运输成本并提高运输效率。此外,该公司研制的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计划从今年开始面向太空科研提供亚轨道微重力实验平台。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已形成“设计-试验-生产-发射”全链条体系,具备自主可控一体化的发射能力,拥有国内唯一自主建设运营的固体与液体火箭共用、星箭兼用综合性厂房,卫星技术厂房,以及固体与液体双发射工位。中科宇航是国内唯一多次实现外星搭载发射的民营商业火箭公司,发射服务业务覆盖中国、欧洲、北美、南亚、中东等地。

2024年4月,中科宇航宣布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银河投资等。此外,中科宇航其他投资方包括广州产投、中科创星、红马资本、越秀产业基金等知名机构。

今年8月12日,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正式开始上市辅导备案,启动IPO上市,拟在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该备案报告显示,中科宇航的法定代表人为杨毅强,控股股东为北京鹏毅君联空间技术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27.7476%。天眼查信息显示,该有限合伙企业的主要出资人及控制人均为杨毅强。

据中科宇航官网显示,杨毅强目前为中科宇航董事长,其1987年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多年从事中国运载火箭研制管理和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具备30多年空天飞行器相关领域项目管理经验。

如今,成立7年的中科宇航已经为IPO上市之路做好了准备。

此次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搭载7颗卫星,包括中科卫星05星,多功能试验二号卫星01星、02星、03星(天拓六号卫星),天雁26星(中原三号卫星),ThumbSat-1卫星,ThumbSat-2卫星,均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据航天驭星透露,此次该公司为此次搭载的中科卫星05星、天雁26星(中原三号卫星)提供测控服务。

力箭一号副总指挥孟祥福对外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如多星堆叠适配器)和管理优化(滚动备份生产、远程测试发射),力箭一号将每公斤载荷发射成本降至1万美元以下。此外,力箭一号运载能力得到提升,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5吨,单次可支持超50颗卫星发射,也降低了单位卫星的发射成本。在开拓海外卫星发射市场时,价格、响应速度与任务灵活性、可靠性和入轨精度等因素直接关系到订单的竞争力。

而且,此次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位于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的中科宇航力箭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完成总装测试、星箭对接等环节,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大幅缩短了火箭整体的总装与测发周期。

近期,中国航天已经进入密集发射期。8月17日22时15分,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起飞,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完成;同日16时5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同样取得圆满成功。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其中民营火箭公司发射12次,占比18%,远低于规划的近100次;共计入轨航天器201颗,均创历史新高。

据《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洞察报告》显示,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占80%,中科院系企业和航天系企业平分秋色。预计到2025年,中国民营航天市场规模就将达2.8万亿元。

IPO方面,证监会官网显示,除了中科宇航之外,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屹信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已启动上市辅导,将向A股发起冲刺。然而,今年8月15日9时17分,由商业航天公司蓝箭航天研发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异常,飞行试验任务失利。据第一财经,飞行失利原因可能与火箭伺服机构电路故障相关。

上海寰宇乾堃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胡峥认为,目前商业航天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发射服务收费,数据挖掘和商业化应用不足。市场尚未形成良好的盈利模式,导致行业发展受限。未来需要通过发射数量的增加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以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胡峥强调,尽管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供应链。在可重复使用、低成本运载火箭技术方面,中国与美国差距较大,需要多年发展才能缩小差距。当前商业航天在火箭发射数量和运力上仍远低于目标,主要原因是火箭成熟度、制造能力和发射场适应能力不足。

广东华辉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华明对外表示,预计2025年将见到更多运载火箭重复发射,更多低轨卫星上天和组网,市场资金涌入商业航天赛道,有望降低产业商业化探索压力,加速推动产业实现商业闭环。(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盖虹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请珍惜母... 爱,无声,照亮了天空。爱,无言,滋润了心田。
鹰眼预警:德林海营业收入大幅下... Hehson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财报鹰眼预警8月20日,德林海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
最新或2023(历届)我心目中... 我的妈妈是一位朴实,很一般的女人,说不上那样的好看,也谈不上那样的温柔。但是,我却觉得她是我心目中最...
最新或2023(历届)老师,你... 有人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
最新或2023(历届)我的一次... 有一天,我爸爸从野地里给我带来几个螳螂卵。我好奇的问爸爸:“爸爸这个卵什没时候孵出小螳螂来呢?”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