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躺平学教授美第奇)
凤凰最近拍了一个视频,是一个负责介绍年轻人进厂打螺丝的中介,对着准备参加工厂面试的应聘者说:“只能说高中或初中,绝对不要说自己是本科或者专科,否则一定会被刷掉”
早知道大扩招之后会变成这样,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之前高考完了之后那些段子,“考不好工地见,考得好……四年之后工地见”。看来说的还是太乐观,考得好了说不定工地都进不了了。
难怪最近高考热度下降,考得好连螺丝都打不了,有啥好激动的?毕竟外卖都已经变成科创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广州美团历史第一次外卖员满员,本科率接近30%。如果算硕士博士的数量,美团秒杀广州任何企业和高校院所。
以前美国经济大萧条,说“电梯操作员都要本科学历”,没想到才过了几十年,已经进化到“打螺丝高中以上都不要”。这版本更新的速度实在惊人。
当本科生们需要伪装成高中生来应聘,到底是谁亏了呢?是付出了四年最好青春,大笔生活费学费的学生和家长?是付出了大笔教育经费,多养了几百万教职员工的衙门?
高等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功利性的,但咱们啥都市场化了,大学偏偏没有市场化。这种左灯右转,脖子右拧的情况,当然会出奇葩。
这事当然可以解释成下一代人不靠谱,眼高手低长衫难脱,高学历的小孩离职率高,待遇要求高,不听话。也可以把锅丢给招人的资本老板,“服从性测试”、低文化的员工更容易被PUA等等。反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靠谱”,总能找到合适那款。
甩锅当然容易,可让多念四年书的大学生反而要伪装成高中生才有工作,本质不还不是大学学的东西实在无用?
现在的大学,除了学费“市场化”之外,整个大学体系完全没有“市场化”。实用的技能不教,谋生知识不教,产业实践不教,还反复在讲工业革命之后几十年的陈旧知识,甚至错误知识,脱离社会实际的时间太久了。
教陈旧知识甚至还算好的,有些学校,甚至专门南辕北辙搞洗脑。国家反对什么,人民反感什么,他们就专门搞什么。果然是洋人的经费在哪里,笔杆子就戳到哪里。
那这些邪门大学体制是怎么来的?
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叠加上门阀式的管理机制,脖子以下是自由资本主义,脖子以上是封建门阀主义,这怪胎能不奇葩吗?难怪科技战靠得住的都是资本那头的企业,不是门阀这边的高校。
这事还真埋怨不了年轻人“不靠谱”或者资本老板“心太黑”,这种象牙塔框架下洗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可能还真不如高中生更好用。
再退一万步,高校这么不靠谱,根子是在哪?扩招这事是否真的合理?真的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
在AI和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校教育和蓝领教育是否需要调整思路?
知乎有个很精辟的回答:
相对于英雄史观,我其实觉得狗熊史观更符合现实。
简单来说,就是 几乎不可能有人能逆着客观现实而正向创造奇迹,但绝对有人可以把形势一片大好的航母开翻,然后他对面的人就成了创造历史的英雄
知乎
也许,狗熊史观才更符合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等着大洋对面把航母开翻,然后创造奇迹。
为了能苟到狗熊史观实现,总得好好解决一下“伪装成高中毕业的本科生们”和他们背后的那些象牙塔。最该市场化的没有市场化,最后的堡垒该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