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蕾蕾
夜幕低垂,唐山丰南区的河头老街千盏唐风灯笼沿千年运河次第点亮,巨大的“唐”字灯柱辉映着画舫游船,身着霓裳的舞者乘“凤凰”翩然凌空,《大唐之山·唐王东征》的铮铮鼓鸣在夜空中回荡……这条由沉寂十年的运河唐人街蜕变而生的沉浸式文旅街区,正以“水上大唐不夜城”的瑰丽身姿,成为京津冀夜经济版图上最耀眼的明珠。
河头老街的崛起,是唐山这座钢铁之城向文旅新城精彩转身的缩影。它深植于唐山独特的文化基因——既是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更与千年盛唐血脉相连。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屯驻于此,赐名“唐山”,1881年,中国第一条运煤人工河道煤河在此发端,造就了“商贾云集、列肆鳞比”的河头盛景。项目投资5亿元,在2000亩土地上,以盛唐气象为基底,创新融合开埠文化、呔商精神、冀东民俗与庙会传统,激活了这片尘封十年的土地。
图源:唐山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漫步老街,游客即刻沉浸于一场全方位的时空穿越之旅。全长千米的街区精心构建“一河一湖两街三岛”格局,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花船巡游生动演绎唐王东征的壮阔与近代工业摇篮的艰辛;水上市集以悬浮钢结构匠心复刻闯关东时期的老呔商铺,浓郁的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六大主题文化广场则从乡音方言、祈福文化、杂技艺术等维度深度诠释地域灵魂。
每晚,七百余名专业演员轮番献艺,大型实景秀《大唐之山·唐王东征》,金戈铁马之声令人血脉偾张。游客也可挽弓体验传统射艺,或与身着唐装的NPC互动问答,亲身体验盛唐风华。
贴心的服务细节无声浸润着游客体验。遍布街区的爱心驿站四季守候,寒冬递上暖融的姜汤梨水,酷暑备好驱蚊贴与藿香正气水,免费轮椅童车、医疗应急物品随时可取。清晰的导览标识、洁净的无障碍卫生间与母婴室,无不体现精细化管理智慧。面对如潮客流,景区创新实施科学限流,并倡导“本地礼让外地客”,有效保障了游览舒适度与安全性。
河头老街的成功绝非偶然,其核心在于探索出“生态修复筑基、文化基因铸魂、科技赋能提质、产业融合增效”的系统转型路径。作为河北省唯一入选自然资源部《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第二批典型案例》的项目,它通过政府平台公司与社会资本的高效协作,成功盘活存量土地,推动城乡发展从“增量依赖”转向“存量挖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更新贡献了可复制的“唐山方案”。
亮眼数据印证其澎湃活力,据唐山劳动日报报道,截至8月15日,年内游客接待量已突破460万人次,其中7月单月71.9万人次的纪录,刷新了河北省单景区客流新高。
“乘船夜游,仿佛盛世大唐触手可及,完全颠覆了我对‘钢城’的刻板印象。”来自天津的大学生李薇在“呔商宴”水上市集前兴奋地分享。而老唐山人张建军驻足河头文化广场,眼中满是感慨:“小时候听老人讲河头商帮闯关东的故事,如今在复原的商铺集市里看到鲜活重现,真是感慨啊!”
从机声轰鸣的“钢铁洪流”,到流光溢彩的“生活锦绣”,河头老街以一场跨越千年的盛唐绮梦,擦亮了“夜经济·最唐山”的金字招牌。它不仅是京津冀游客心中“必打卡”的文旅新地标,更以生动的实践证明,深挖文化底蕴、创新融合业态、精细运营管理,资源型城市同样能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乐章。这条焕新重生的运河老街,正承载着唐山的历史荣光与未来希冀,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