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20年丨深入学习“两山”理念 全面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创始人
2025-08-19 15:04:42
0

转自:人民政协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今年正值“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深入学习、系统理解“两山”理念的丰富内涵,对全面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定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功能定位始终没有动摇。“两山”理念为新发展阶段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多元性特征。具体而言,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为14亿国人提供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农产品,保障国人的身体健康;二是减少各类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保障生产环境系统的健康;三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助力大气环境系统的健康;四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助力社会经济系统的健康。

夯实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根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与经济两个层面的发展目标,并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农业绿色发展正是基于“两山”理念,通过调整基层农业部门的管理行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行为,以及社会化组织的服务行为,实现投入品的绿色化、生产过程的清洁化以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污染物流量和存量的“双减”,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系统的健康水平,尤其是耕地土壤健康水平和灌溉用水水质,夯实“绿水青山”,这是实现“金山银山”的生态根基。同时,提高农业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优化土地、水、生物等生态资源的配置,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了控肥增效、控水降耗、控药减害、控膜提效等成效。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农业系统的韧性,还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提供重要支撑。

识别农业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业已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两山”理念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因地制宜识别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不仅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也是夯实生态根基的本质需要。为此,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根据区域生态资源基础、农业发展现状以及战略定位,因地制宜识别生态农业模式,逐渐建立起种植业与养殖业协同发展的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产力。同时,立足中医药传统优势,发展中医生态农业,以生态学方法系统调控农业生态系统;强化微生物技术的核心作用,通过土壤微生物群落优化,提升耕地健康水平,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这将会成为未来农业绿色发展的最佳路径,定会为世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二要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业﹢”多元增值模式。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

注重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体系建设。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需要通过基础设施体系、生产服务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的协同发力,提升农业气候韧性,为农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一是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体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防御体系,尤其是水利设施建设中,应加强灌溉设施与排涝设施的系统谋划,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在一些适宜区域,实现水库、灌排设施的互联互通,扩充水利设施的调节能力,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二是要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生产服务体系是提升农业发展气候韧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是生产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气象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监测预警服务水平,同时与农业农村部门建立沟通会商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气象预测预报的精准度,并通过多媒体渠道实时发布预警信息,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使其成为农业生产支持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此外,需要搭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其根本目的是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预警能力,推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与响应机制的完善。通过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全面升级极端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监测及预报服务,实现对不同区域极端天气的精准监测与及时预报。三是要建立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应强化农业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不断充实和优化农业风险监测预警服务网络,强化风险管理领域的科技支撑,打造风险管理工具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农业风险与产业安全的防控体系,全面提升风险预防与应对的效能与水平,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筑牢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体系。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最有力保障。为此,一是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相对于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当前农业科技研发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主要是因为科技研发与推广需要一定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对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应持续加大对农业绿色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技术的研发需要一定的周期,在资金支持方面应注重持续性,确保技术研发取得实质性成果。同时,应注重国家级农业科技研发团队与区域研发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以确保农业科技的区域适宜性,使农业绿色技术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真正发挥有效作用。二是聚焦农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是适应变化后气候特点的新品种研发。应加大对农作物抗逆品种的研发和选育力度,培育具有抗旱、抗涝、耐高温、耐低温等特性的新品种,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变化,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如遥感监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工具对农田环境参数与作物生长动态的实时监控,实现对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通过精准获取土壤肥力、水分含量、作物生长需求等信息,实施精准施肥和精准灌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投入品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生产实现最优产量。三是恢复与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鉴于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应尽快恢复与完善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并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同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新技术的传播效能,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的保障体系。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是一项既长远又系统,兼具复杂性与挑战性的战略使命,无疑需要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为此,一是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体系。一方面强化气候适应性政策,制定农业气候韧性专项规划,设立气候智慧型农业补贴,推广节水抗旱品种和低碳技术,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另一方面完善生产环境健康标准,修订土壤、水质及农产品安全标准,加大污染耕地修复财政投入,对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税收减免。此外,采取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策略,建立统一的核算标准与市场机制,通过价值宣传、考核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农业生态产品的认同度与增值能力。二是建立农业大灾保险制度。一方面应系统性地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重点扩大中央财政补贴的险种覆盖面,通过提升保障层级和范围,有效化解农业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需构建农业大灾保险专项制度,为农业绿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灾害提供兜底保障,确保灾后生产恢复能力。这种双重保障机制既能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又可保障农业经营主体的收益稳定性。从战略层面看,健全政策性保险与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对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维护产业安全以及稳定农民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制度价值。

(作者于法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普华和顺(01358.HK)将... 格隆汇8月19日丨普华和顺(01358.HK)公布,公司将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
冲上热搜!微信转账记得加一个动... 转自:广东阳江发布微信转账暗藏玄机?这个步骤不做小心吃大亏!近日关于微信转账的一个话题冲上热搜平时用...
武汉汽车置换政策暂停又重启?多... 每经记者|段思瑶    每经编辑|裴健如 “我前两天刚定完车,今天就赶紧来4S店走...
『正在发售』聚焦景气成长 量化...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app-kaihu-qr{text-align: left;padding...
蔚来比小米多卖100台!乐道贡...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车东西)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