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思雨 济宁报道 通讯员 郭勇 周倩文
从戒酒芯片的精准干预到神经调控的科技突破,从沙盘游戏的心灵对话到睡眠治疗的人文关怀……山东省戴庄医院立足临床需求,以“科技+人文”双轮驱动,开展前沿医学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出一系列特色诊疗方案,在精神医学领域不断书写着守护与仁爱的篇章,为众多患者开启了全新的健康之门。
酒依赖科 戒酒芯片+VR疗法,破解成瘾困局
物理治疗科 神经调控技术,重塑脑功能平衡
酒依赖俗称“酒瘾”“酗酒”,是一种因长期饮酒引发的慢性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对酒持续或周期性的渴求。“酒精成瘾并不是单纯的自制力差,而是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相互叠加。”山东省戴庄医院酒依赖科主任孔祥娟表示,成瘾者若突然停酒,通常在2-3天会进入戒断高峰期,可能癫痫发作、意识混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不同于常规心理疾病治疗,山东省戴庄医院酒依赖科以多学科(精神科、内科、心理科)为支撑,探索出“全病程多联盟戒瘾治疗”模式,治疗遵循三阶段推进:躯体脱瘾期以缓解躯体依赖为主,心瘾治疗期聚焦淡化心理依赖,回归社会期则侧重康复训练与防复饮干预。通过综合运用药物治疗、躯体疾病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手段,全方位淡化患者酒瘾,助力其重返健康生活。
其中,“戒酒芯片”(纳曲酮)皮下植入剂这一创新疗法,为受酒瘾困扰的家庭带来了新希望。38岁的张先生(化名)因酗酒先后经历离婚、失业,痛下决心戒酒。数月前,他在酒依赖科接受了纳曲酮皮下植入术,回家初期仍会想通过喝酒缓解情绪,但渴求感明显减弱,即便尝试也无愉悦感,对酒的念想就此真正淡化。“纳曲酮是全球公认的有效戒酒药物,最初该药物仅有片剂形式,导致酗酒者服药依从性不佳。而如今引进纳曲酮皮下植入剂,通过在患者下腹部切开1-2厘米的表层切口植入皮下,可持续稳定释放纳曲酮近半年。”孔祥娟说。
药物仅是戒酒过程的一环,必须配合心理干预与生活方式调整。
在医院的VR治疗室,患者佩戴头显设备即可进入高度拟真的饮酒场景:酒吧、聚餐、应酬……通过“线索暴露-厌恶刺激-正念训练”的递进式干预,系统实时监测患者心率、皮肤电反应等生理指标,动态调整治疗强度。“当患者在虚拟环境中尝试饮酒时,系统会触发呕吐音效、眩晕画面等负性反馈,同时引导其进行呼吸训练与认知重构。”心理治疗师刘洪铭演示时说,这种多感官交互模式使戒酒成功率提升至常规心理治疗的两到三倍。
“从每天被抑郁症状捆绑、整夜失眠,到现在能安然入睡、心境平和,这种变化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在山东省戴庄医院物理治疗科内,重度抑郁患者王先生(化名)向医生分享着自己的变化。自首次接受加速经颅磁刺激治疗以来,仅仅4天抑郁症状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显著提升,晨起后疲惫感减轻。
山东省戴庄医院物理治疗科主任、精神康复科主任李坤表示,加速经颅磁刺激(accelerated TMS)是一种改良的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通过高频率、短间隔的多轮刺激缩短传统疗程,多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治疗。其核心在于短时间内密集干预脑区活动,平衡神经递质功能。“为确保安全有效,个体化的精准评估是实施这项治疗必不可少的前提。与传统疗法相比,加速经颅磁刺激具有无创、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优势。”李坤说。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是科室另一个“重量级疗法”。李坤介绍,现代MECT技术是在全身麻醉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进行,使用的是严格控制的特殊电流形态(矩形脉冲波)而非传统直流电,旨在安全地诱导一次大脑皮层的癫痫样放电,从而达到迅速控制严重精神症状的效果。从准备、治疗到苏醒观察,整个过程仅需30-45分钟。对于伴随强烈自伤观念、紧张性木僵状态、重度躁狂发作或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患者,MECT往往具有起效快、效率更高、适应症广泛的特点,是精神科领域一项非常成熟且关键的物理治疗手段。
作为国家级“精神医学物理治疗基地”,物理治疗科(神经调控中心)自2023年9月成立以来,便以声、光、电、磁、热等先进神经调控技术为核心,专注于精神和心理健康的大脑功能评估与调控。2024年8月,获批“济宁市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团队现有博士2名、硕士7名、中高级职称人员9名,配备无创神经调控平台和改良电休克平台,开展经颅磁刺激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光照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虚拟情景训练、脑反射治疗等前沿技术。科室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结合影像、电生理等技术,为患者提供精确的、个体化的物理干预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沙盘游戏疗法,护航成长之路
睡眠医学科 特色心理治疗,点亮“安睡灯”
走进山东省戴庄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沙盘治疗室,1米多高的架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物品映入眼帘,旁边是一个沙盘,两张座椅。“看到这些沙具了吗,一定有你喜欢的,把它摆到沙盘里面吧。”“你愿意给我说一下你沙盘的故事吗?”在心理治疗师的引导下,11岁的小琳(化名)从垂着头沉默不语到缓缓道出自己的故事,而这正是科室带着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心灵困境”的温暖瞬间。
“相较于成人,儿童、青少年由于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出现精神及心理问题。”山东省戴庄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钱丽菊表示,科室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构建起“药物干预—心理疏导—物理康复—家庭赋能”四位一体治疗模式。科室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特色,设有标准化的个体心理咨询室、游戏治疗室、沙盘治疗室、团体治疗室、阅读室。同时积极拓展生物反馈治疗、脑反射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物理治疗,为众多患儿打造了温馨与信赖的心灵康复港湾。
“沙盘游戏疗法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来访者通过摆放和组合各种沙具模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的一种心理疗法。”钱丽菊说,沙盘是一座心灵花园,就像是一个媒介,可以将孩子的潜意识以及生活状态反映出来。除了能对个人产生治疗效果,沙盘疗法同样适用于家庭和团体治疗,尤其是能帮助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针对多动症等儿童发育及行为障碍,传统的心理治疗可能会让部分患者感到枯燥或难以坚持,而生物反馈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式、无药物依赖的治疗手段,通过互动式的游戏、音乐、视频等形式让治疗过程更加轻松有趣,从而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依从性。“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波活动,并将其转换为直观的视觉或听觉反馈,当患者的情绪波动时,系统会实时调整反馈内容,引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钱丽菊说,这种实时调节机制有助于培养患者的自我调控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情绪。
“现在躺下半小时就能入睡,夜里顶多醒一次,能睡够6个小时了!”提及近期睡眠的改善,43岁的刘先生(化名)难掩轻松。曾因长期睡眠浅、工作压力加剧失眠的他,夜里频繁醒来,每日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身心备受煎熬。如今,在山东省戴庄医院失眠心理门诊的专业干预下,副主任医师贺心秀为其进行了系统性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仅五周时间,他的睡眠质量便得到显著提升,对药物的依赖也大幅降低。
这一转折背后,正是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绿色魔力”。山东省戴庄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刘霞介绍,该疗法尤其适用于长期失眠、依赖药物助眠、希望摆脱药物或追求自然疗法的患者,核心技术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睡眠限制、认知治疗及放松训练等,通过非药物手段打破失眠的恶性循环。整个疗程为4-8周,睡眠医师和心理治疗师会每周根据患者的睡眠日志、情绪状态调整个性化方案和行为干预策略,从“手把手指导”到“患者自主掌控”,最终帮助患者形成稳定的“睡眠生物钟”。
催眠治疗是睡眠医学科另一个特色心理治疗。催眠治疗可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其核心是“通过语言诱导进入潜意识状态,再植入积极暗示”。治疗过程中,患者始终保持意识清醒,却能达到“身心同频放松”的状态。科室4名催眠师均经过专业的国际催眠师(WMECA、
IHNMA)认证。
山东省戴庄医院睡眠医学科成立于2021年9月,由睡眠障碍专业门诊、睡眠障碍病房、睡眠功能检查室三部分组成,设置床位80张,已发展成为集各种睡眠障碍临床诊疗、预防宣教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科室。目前,该科室主要收治各类睡眠障碍患者,如失眠症(包括焦虑、抑郁及躯体化障碍伴发失眠)、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障碍、不安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镇静催眠药物滥用等,在该领域诊疗水平居国内前列。科室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四位一体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广受患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