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峡都市报》的“向新的力量”系列报道二《乘“空”而上展宏“图”》讲述了福州高新区以低空经济为笔书写从“应用示范”到“产业标杆”的跃迁故事。
全文如下↓
从“福建造”到“全球飞”
福州高新区诞生
全球最大高层无人机灭火实战
开通全省首条城市物流航线
更向数十个国家输出“福州方案”
当百米高楼的火情被消防无人机快速控制,当全省首条无人机物流航线缩短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福州高新区以低空经济为笔,书写着从“应用示范”到“产业标杆”的跃迁故事。
作为全国低空经济先行区,福州高新区不仅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更以首创性应用场景和全链条竞争力,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创新策源地”,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福州方案”。
应用破局 场景创新领跑全国实践
上百米高的大厦高层突然燃起大火,滚滚浓烟里传出呼救声。但通往高层的楼道损毁、消防云梯车达不到起火高度……高层灭火曾是世界性难题,而今“福州造”无人机给出了答案。
高新区举办全球最大高层无人机灭火实战,让“高空灭火”有了新解法
2024年9月5日,一场特殊的“火灾”在福州高新区爆发——这并非真实事故,而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层建筑无人机灭火实战演练。
当天,多架灭火无人机拖挂着消防水带迅速升空,短短十数秒即升至百米高空,巨大的水柱持续喷射,在20分钟内便控制住130米高楼、500平方米火场的火情,展示了无人机“硬科技”在特殊场景中的突破力。
“登场”的“守望者ZY-XF50”重载灭火无人机,由高新区企业国飞航空自主研发。这场演练相关活动直播转播面涉及69个国家和地区,总曝光量近3亿次。新加坡威克斯公司当场签约40架采购订单,一期金额达6000万元,创下我国该类无人机出口最大单笔纪录。目前,国飞航空的无人机生产组装线将在今年8月底入驻福州高新区“榕创汇”无人机小镇,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创新的脚步不停。同年5月,福州高新区率先开通全省首条城市无人机物流航线。一架载着快递的无人机从福州高新区无人机(系统)孵化器起飞,经过4分钟飞行后,稳稳降落在1.1公里之外的创客大街接驳点,顺利卸载物品。这条无人机物流航线的成功开通,也是福州高新区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而今,更具突破性的“无人机快递接驳柜”在孵化器楼下投入试运行,正悄然改变传统物流模式。这款由中京无人机科技集团自研的“蒲小英”无人机快递配送系统,就是专为城市短途轻小件配送需求打造的低空物流解决方案。通过物流专用无人机、无人机快递接驳柜和低空物流管理系统,“蒲小英”具有24h无人配送、全天候运行的特点。
在应急救援领域,高新区与穿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智慧送血”项目同样亮眼:无人机搭载恒温“黑匣子”,从接到指令到将血液送达医院,整个流程可以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为危急重症患者赢得黄金时间。
低空安防赛道上,入驻福州高新区的福建灵信科技成绩斐然。作为全省唯一集低空安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公司拥有40多项核心专利,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侦测—识别—反制”低空安防解决方案。从手持查打设备到大型侦测反制系统,灵信科技的产品不仅能够精准锁定“黑飞”无人机,还能追踪飞手,从源头掐灭风险。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安、机场等重要场所,更在杭州亚运会、数字峰会等大型活动中守护着低空安全。
同时,高新区还与企业合作,建成了“榕创汇”无人机AI巡检平台,集成超50种AI巡检算法,用于城市巡查、河道巡检、森林消防等不同的场景。同时,该平台可在一周内训练完成不同需求的巡检算法,有效应对不同场景下的巡检任务,为低空安全保驾护航。
产业成链 从技术研发到全球输出
“低空经济不是‘飞起来’那么简单,而是要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翔,道出了产业崛起的关键。
“在一栋楼里就能完成从图纸到产品的过程,上午设计的飞控芯片,下午就能在楼顶测试。”福建灵信科技产品部经理李健说,这种“研发—测试—量产”的高效协同,让各企业的研发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在5万平方米的无人机孵化器内,“垂直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令人惊叹:这里有能提供专业反制系统的企业,有能开发巡检算法的企业,有能随时定制机身部件的企业,还有能完成整机装配的企业……截至目前,这里已成功孵化出6家行业领军型企业,形成覆盖电子对抗、反制装备制造、无人系统算法研发、科普培训与研发制造的全链条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在福州高新区,低空经济的“应用样本”还有很多
而这种产业集聚效应,也催生出了一批行业的“领头羊”。其中,福州自由飞跃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在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获得多项专利与软著,并研发出集成丰富AI巡检算法的无人机巡检平台;福建省中京无人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营收也实现跨越式增长,从不足百万元升至千万元……
把优秀的企业引进来,同时也要让更多的“福州造”走出去,这是福州高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目标。
今年1月,蜂巢航宇与印尼企业顺利签署无人机及机巢制造项目建设合作订单,至此,蜂巢航宇的出口意向订单金额累计超过亿元。实现出口订单从0到1亿元的跨越,蜂巢航宇仅仅耗费了不到半年时间。
而这巨大的跨越,得益于福州高新区架起的出海桥梁。
为了助力有潜质的企业顺利出海,高新区成立了“榕创汇”低空产业联盟和“侨智汇”低空产业联盟,一方面广泛汇聚国内低空经济领域的冠军企业,实现全国范围内低空产业资源快速调配;另一方面链接29个国家和地区,整合侨界资源,打通侨智网络,对接海外需求,扩大合作朋友圈。
为打通出海手续关卡,福州高新区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对接商务部、海关等部门,协助企业申办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保障合规出口,同时联合海关等部门,全力简化相关流程,缩短货物通关时长。
截至目前,福州高新区无人机产品已成功打入新加坡、印尼、柬埔寨等2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市场,迎接外国代表团参观考察10多次……显著提升了中国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战略领航 打造福建产业升级新引擎
中国民航局预计,到2035年,国内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3.5万亿元,成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地。福州高新区的探索,正为这一领域提供“高新样板”。
为什么选择入驻福州高新区,采访中,几家入驻企业不约而同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最懂”“最快”“最匹配”!在高新区,有最懂低空经济的专业团队服务企业;有着最快的办事效率,用最快的方式助力企业落地;同时,这里有着最匹配的资源条件和产业链生态,为企业输送“即插即用”的人才。
“福州高新区的低空经济工作小组成员是最懂无人机的,他们不仅懂政策,更懂技术。”在福建灵信科技产品部经理李健看来,这个专业的服务团队,不仅懂行而且效率奇高。“之前我们提交了一份频段干扰测试需求,周三递进去,周五低空经济专班就拉来福建省无线电监测站一起开会,现场就给测试频段。”
这样的响应速度,在高新区已是常态。为提升服务品质,高新区专门成立低空经济领导小组,汇聚了一众高学历、懂业务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保姆级的一站式服务。
除此之外,高新区还有独家的“政策包”。阶梯式的免租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入驻企业按营收、风投、专利、成果转化等指标考核,最高可免租100%。同时,高新区构建“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风投”双轨驱动模式,累计为入孵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超3000万元。
福州自由飞跃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凯敏对此深有体会,“这里的政策真正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最让薛凯敏印象深刻的还是高新区独创的“揭榜挂帅”举措,让企业难题对接全国专家。通过设立“问题展板”,高新区收集入驻企业的需求和研发课题,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揭榜解题,这种“企业出题、专家解题、政府买单”的协同机制,让入驻企业快速实现了技术突破。
当“最懂技术的服务团队”“最快捷的响应”“最匹配的产业链生态”成为企业间口口相传的高新标签,当政府服务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也就构成了福州高新区低空经济快速崛起的密码。在这条万亿赛道上,福州高新区正以制度创新为笔,书写营商环境与产业升级相互赋能的新范式。
上一篇:天娱数科涨2.29%,成交额6.2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341.39万元
下一篇:8月18日中证A500ETF天弘(159360)份额减少3300.00万份,最新份额16.70亿份,最新规模18.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