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西安市红会医院血液肿瘤放疗科 主治医师 欧阳慧玲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策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与疾病和艰苦治疗抗争所需的能量与物质基础,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更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治疗耐受性,甚至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在肺癌的漫长治疗与康复旅程中,“吃对食物”绝非小事,而是抗癌路上不可或缺的坚实后盾。
肺癌患者的营养需求特点
肺癌患者由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疾病引发的机体代谢状态改变以及各种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等多重因素影响,其营养需求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量的需求上,更体现在对特定营养素的需求优先级上。
能量消耗加剧与蛋白质需求激增:肿瘤的掠夺与代谢改变: 肺癌细胞具有快速增殖的特性,如同一个巨大的“能量窃贼”,尤其偏好掠夺血液中的葡萄糖作为其主要的能量来源。这种掠夺行为迫使机体动用储备,导致基础能量消耗显著增加。同时,肺癌常伴随持续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状态使得机体进入“高分解代谢”模式——肌肉等组织被加速分解以提供能量和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却受到抑制。
癌症恶病质的威胁:上述能量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是导致“癌症恶病质”的核心原因。这是一种以进行性、不可逆的体重下降(尤其是肌肉质量丢失)为特征的复杂综合征,常伴有食欲缺乏和疲劳。统计数据令人警醒:约 40—80% 的肺癌患者在疾病进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病质。恶病质绝非简单的“瘦”,它严重削弱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免疫力,显著降低对手术、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此外,肺癌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问题。由于食欲减退和进食量减少,患者难以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铁、锌等矿物质。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可增强免疫力;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维持骨骼健康;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锌参与多种酶的合成与代谢,对免疫系统和伤口愈合意义重大。蛋白质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修复组织细胞、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物质。肺癌患者因肿瘤消耗和炎症反应,蛋白质分解加速、合成减少,需比常人摄入更多蛋白质。
一般而言,肺癌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千克体重1.2—1.5克,恶病质或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可增至每千克体重1.5—2克,且优质蛋白质应占总摄入量的50%以上,常见来源包括瘦肉、蛋类、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肺癌患者因能量消耗增加,需保证充足摄入以维持体重和身体机能。通常,肺癌患者每日能量需求可按每千克体重30—35千卡计算,体重下降明显或处于高代谢状态的患者,可增至每千克体重35 —40千卡。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 —60%,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20%。
不同治疗阶段的膳食建议
(一)手术治疗阶段
手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促进伤口愈合、恢复体力、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术后初期,患者胃肠道功能尚未恢复,需遵循循序渐进的饮食原则。术后6—12小时,若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先饮用少量温开水或清淡米汤。术后1—2天,逐渐过渡到流食,如稀藕粉、杏仁茶、去油鸡汤、鱼汤等。流食应少量多次,每次100—150毫升,每天5—6次,其富含水分和电解质,易于消化吸收,不会增加胃肠道负担。
术后3—5天,随着胃肠道功能改善,可调整为半流食,如肉末粥、鸡蛋羹、软面条、蔬菜泥、果泥等。半流食应注重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例如鸡蛋羹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蔬菜泥和果泥提供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半流食每日可进食4—5次,摄入量依患者食欲和消化情况调整。
术后1周左右,若患者恢复良好,可逐步过渡到软食和普通饮食。此时要保证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全面,增加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同时,注意采用蒸、煮、炖等清淡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烧烤等,减轻胃肠道负担。
(二)放射治疗阶段
放射治疗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但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引发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进食和营养状况,需针对性调整饮食。
放疗期间,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导致进食量减少。为提升食欲,饮食应注重色、香、味搭配,选择患者喜爱的食物烹饪,保证食物多样化,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每天进食5—6次,每次食量不宜过多。如早餐可搭配小米粥、茶叶蛋和凉拌黄瓜;上午加餐吃香蕉、苹果等水果;午餐食用清蒸鱼、清炒时蔬和软米饭;下午加餐喝酸奶或吃苏打饼干;晚餐准备肉末豆腐、菠菜汤和适量馒头。
放射性食管炎患者会出现吞咽疼痛、困难等症状,应选择质地柔软、易吞咽的食物,如米糊、面糊、豆腐脑、蒸蛋等,避免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坚果等,以免加重食管黏膜损伤。吞咽困难严重者,可将食物加工成匀浆膳或给予肠内营养制剂保证营养摄入。
此外,放疗还可能导致患者口干、咽干,这是由于放射线损伤唾液腺,使唾液分泌减少。患者应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保持口腔湿润,也可食用梨、西瓜、荸荠、莲藕等生津止渴的食物。比如将梨切块,加冰糖和水煮成梨汤饮用,既能缓解口干,又有润肺止咳功效。
(三)化学治疗阶段
化学治疗是肺癌常用的全身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会损害正常细胞,引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营养状况,需通过饮食调整应对。
化疗常导致患者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胃肠道反应,严重影响进食。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在化疗前1—2小时进食少量清淡食物,如面包、饼干等;化疗期间,根据患者食欲和反应情况,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如每隔2 —3小时进食一次。可准备一些开胃食物,如山楂、话梅等,帮助提升食欲。也可制作一些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蔬菜粥、瘦肉粥、鸡蛋羹、蔬菜汁、果汁等。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会导致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数量下降。此时应增加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物摄入,以促进血细胞生成。例如,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类、菠菜、红枣、桂圆等食物。动物肝脏富含铁和维生素B12,是补血的佳品;菠菜含有丰富的铁和叶酸,有助于红细胞生成。
化疗还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应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产物排出,减轻肝肾负担。饮食上应选择低脂、低盐、优质蛋白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高盐食物。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肝护肾作用的食物,如枸杞、菊花、山药、黑芝麻等。比如,用枸杞和菊花泡水饮用,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山药和黑芝麻煮粥食用,可起到补肾健脾的功效。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除了根据不同治疗阶段调整饮食外,肺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饮食事项。
食物要保证新鲜、卫生,避免食用变质、过期食物,防止食物中毒和胃肠道感染。烹饪过程中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尽量选择在家中烹饪食物,若外出就餐,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
避免食用腌制、熏制、烧烤等食物,如咸菜、腊肉、熏肠、烤肉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以免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症状。
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不宜吃得过饱,七八分饱即可,这样有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消化吸收。此外,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有利于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1500—2000毫升,可饮用白开水、淡茶水、鲜榨果汁等。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废物排出,预防便秘等问题。
部分肺癌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咀嚼不便等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食物进行加工处理。如将肉类加工成肉末、肉丝;将蔬菜切成小块或制成蔬菜泥;将水果制成水果汁或果泥等,以方便患者食用。